“孩子考晕”背后是资源的不均衡

2015年06月12日 07:37   来源:红网   刘传斌

  近期全国各地小学报名正陆续开展。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城市中热点小学的面试题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方面,难度远超适龄儿童认知水平,把孩子考晕、让家长纠结。本应“就近免试”入学的“幼升小”,为何被一些热点小学异化为“变相考试”?(6月10日新华网)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季。为了参加热点小学组织的“幼升小”面试,家长们和孩子疲于奔忙。网上有消息称,南京张女士的儿子参加一所知名小学的面试,结果被告知综合评定比较落后。这让张女士一家陷入了对孩子入学的恐惧之中,她甚至想抱着儿子去跳楼。尽管这是个案,但至少表明择校问题已让一些家长倍感焦虑。

  有家长说:“很多逻辑、图形和数学题都属于奥数范畴,儿子之前没上过补习班,只能当‘陪考’。”“说是面试,但很多题目连家长都要用笔算算,何况孩子。”笔者以为,难度远超出适龄儿童认知水平的面试题是在为难孩子,伤害孩子。不管是考试、面试还是面谈,都是违背教育部门初衷的,如此面试更是有悖教育规律,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学习自信心受挫。

  可家长们为何还对这样的面试趋之若鹜?有观点认为,让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这只是看到事情的表象。其折射的深层次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因为,上好小学就意味着能上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而名校自然就拥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越的硬件设施、优秀的老师、来自上级部门的优惠政策等。而这是普通校所难以企及的。

  其实,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个老话题,一直备受社会诟病,难以得到全面改善。近日有专家表示,从务实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更清晰地认识到,免试就近入学的行动依然在路上。目前,在一些地方,“条子生”、“关系生”依然存在,而普通家庭孩子想上名校,通过“面试”脱颖而出自然是最好的途径之一。

  应该说,这些年,教育部门在遏制“小升初”、“幼升小”“初升高”等招生中的择校乱象方面是有所作为的。2014年初,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综合改革,在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方面已颇有成效。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必须在教育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给家长更为明确的升学预期,努力实现过程公平。这都是很令人振奋的。

  当然,要实现“零择校”,让孩子们全面实现“上好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光靠出台禁令,从“末端治理”肯定不行,还需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对义务教育法定支出不能留缺口。同时,必须加强薄弱校建设,在办学理念、办学设施、师资力量、教研指导等方面加以全方位支持和帮助,提升薄弱校的吸引力。更要加强舆论引导,让家长尊重教育规律、改变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和功利教育观,使他们和孩子能逐步建立起在家门口上学的平常心。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