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食盐专营才不会“闹盐荒”

2015年06月12日 07:11   来源:燕赵晚报   谢庆富

  连日来,多位江苏无锡市民反映,目前市场上大家最喜欢且最常用的淮牌精制食盐非常难买,不但各大超市难觅踪影,而且社区附近的一些小杂货店也一直断货。(6月11日《江南晚报》)

  大多数市民常吃的也青睐的是250克/包、售价1.1元的普通加碘盐,但这种盐突然买不到了,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其他低钠盐、螺旋藻盐、海藻盐、雪花盐等,折算起来价格都比普通盐高。当地盐务部门表示,近几年普通盐销售比例确实是在下降,这与前年开始江苏省在全省开展的“减盐行动”有直接关系。普通盐虽然价格低廉、好卖,但其所含的碘是碘酸钾,属于化学碘。海藻盐里的生物碘和化学碘相比,对人体更加安全、有营养,低钠盐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食用需求。当然,一分钱一分货,东西好价格自然要高点。

  盐好价格高,这是经济规律,这点公众没异议;政府推行“减盐行动”,是因为中国人普遍摄入食盐过量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公众也很支持。不过,盐好价格也要公道,而且“减盐行动”旨在减少食盐量,而非减少普通盐供应、推行高价盐。

  客观而言,现在的普通盐价格并不高。250克/包的普通盐售价才1.1元,就是价格较高的螺旋藻低钠盐,350克/包的售价也才2.6元。这样的盐价,公众是承受得起的。不过,盐价看似低廉,实则有暴利。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机构的调研资料,食盐的车间价格一般在120~220元/吨,出厂价一般在400~500元/吨,销区的批发价在1200元/吨,二级批发价在1500~1600元/吨,零售价在1800~3000元/吨。可以看出,食盐终端零售价与车间价相差10倍。也就是说,公众买的1元多一包的盐,车间价格不过是1角多,出厂价也才两三角。

  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是因为我国实行食盐专营制度。在一地理范围内,食盐生产由政府特许的少数几家生产企业按政府下达的计划进行。食盐销售则只由政府指定的唯一一家经销商(盐业公司)来执行,食盐产品的生产商只能把产品按照政府确认的价格卖给指定的经销商,而不能直接在市场上销售。食盐垄断之下,暴利在所难免。

  而盐业公司大呼冤枉:他们每卖一斤盐,利润仅5分钱。那么,暴利都落到了谁的腰包?其实,很大部分钱都被浪费在运销环节上了。目前普遍实行的是省、市、县三级批发的管理体制,这种自上而下的纵向分配体制,形成了食盐运销环节规模庞大而流通效率较为低下的局面。在这样的重复运输、人浮于事、人满为患、机构庞杂的格局下,食盐加价乃至加十倍价,一点都不奇怪。混乱体制造成成本大幅增加,而最终埋单的只能是消费者。

  盐业专营和政企不分的体制不变,食盐市场存在的浪费和暴利就会一直存在。事实上,改革盐业专营体制、实现政企分离的呼声也一直存在。我国从2001年就开始酝酿盐业体制改革,去年就说要取消盐业专营,但政策到现在还没落地。不能一拖再拖下去了。何况,放开以后,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开始承担执法资格,只要职能部门恪尽职守、加强监管,不必担心食盐质量安全问题。总之,让公众早日吃上既廉价又安全的食盐,是盐业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