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食盐专营,检测市场“咸淡”

2014年11月21日 11:19   来源:东方网   王旭东

  日前,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目前,有关部门正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紧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这也是第一次有政府部门对食盐专营取消的传闻加以确认。(11月20日人民网)

  取消食盐专营不再是“谣盐”。这将意味着盐业的垄断暴利“如盐融水”,一个漫长的时代结束,一个“无盐的结局”收场,而市场的“盐”正在生产中,呼之欲出,公众期待已久。在盐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入民意民智的“碘”,运用强大的民意推进改革,用网友的“灌水”滋润改革,用网友的“拍砖”兴建起改革的“防护墙”。这既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又是公众更好地适应“后专营时代”的未雨绸缪。

  取消食盐专营,检测市场“咸淡”。盐有调节食品咸淡之功效,而市场化的盐的质量与价格,可以检测出市场的“咸淡”,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咸淡”。食盐专营的垄断体制消灭,市场会不会引起波动?盐企会不会出现惜售或抛售等不正常行为?公众会不会抢购或囤积?有关部门不妨进行一些“市场预测”,以防患于未然。市场的决定性尚未实至名归,仅处于过程之中,市场还不够成熟与理性,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制“咸淡”。

  一个新的市场主体诞生,必然要有与之匹配的监管机制。专营时代,盐业监管部门集裁判员、运动员于一身,监管行为本身就有“利”可图,并且有《食盐专营办法》保驾。后专营时代,盐业监管的职责是否需要进行调整?《食盐专营办法》显然必须废除,监管的依据在哪?一旦监管机制不配套,监管的内生动力不足,进入市场的“盐”,其质量、安全等很可能“有点淡”,消费安全谁来保障?无论是保证盐业的食用安全,还是促进盐业的产业健康发展,依法治盐、严格监管是必备的。

  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市场的价格规律会不会自然生成?这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昔日的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未来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润,其过渡期与适应期是客观存在的,或许,只有来自市场自身的调节与资源配置力量,来自法治与监管的呵护力量,才能让垄断的“盐”顺利地融化在公众利益的“清泉”中,让盐业改革的红利更好地惠及于民,消费者“多吃三两盐”,民生改善才能“走路超人前”。

  编辑点评:

  打破垄断是好事,但是政府相关的政策制度跟上了吗?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