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股市大盘暴跌是否意味着“改革牛”终结?

2015年05月29日 09:30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5月28日,在股市连续大涨10个月之际,暴风雨般的下跌骤然而至,上证综指下跌6.5%,深证成指下跌6.19%。一些投资者自嘲说,这是为了纪念8年前的“5·30”暴跌(当时,财政部突然宣布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导致暴跌),而今年的5月30日是周六,所以要提前纪念。微信圈里则盛传“三点闭市以后,很多人悄悄把辞职信撕了,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已略显生疏的工作中”的段子(此前,相应的段子是“辞职入市”)。

  在这种故作轻松的背后,则是对暴跌原因的追问:是央行收紧流动性还是证监会严查融资融券?是大盘股来袭还是机构借机砸盘?是汇金减持银行股还是印花税税率真的要上调?是管理层对疯牛不满了还是有何突发事件?有投资者认为,如此暴跌意味着“改革牛”行情即将结束。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次暴跌呢?

  笔者认为,这次暴跌首先是由于获利盘累积过重所致。长达10个月的快速上涨使得股市财富效应迅速放大。特别是最近两个多月来,上证指数上升50%,不少投资者获利了结意愿强烈,抛售一触即发。据了解,上周以来,多家大中型券商“劝说”客户抛售股票,有的券商甚至提出“清仓”建议。不排除此间大型机构集中抛售,引发跟风潮。

  第二,近期确有一些“实质性利空”消息。一是香港证券交易所披露,中央汇金5月26日抛售建行和工行股票;二是外媒报道央行向部分机构定向正回购,收紧货币;三是“巨无霸”新股中国核电下周发行。这些因素对市场构成实质性利空。昨晚,中央汇金发布公告,公开承认首次减持四大行及ETF。

  第三,“积极性利空”消息发挥了助跌作用。一是部分券商再度提高融资保证金比例;二是传言注册制改革方案进入高层审议阶段;三是香港证监会昨天下午声明已对汉能薄膜发电展开调查,否定了李河君所谓未被调查的谎言,这引发了内地投资者的遐想。笔者认为,这三个消息属于积极信息,第一个说明券商具有主动管理风险的自觉,第二个只是表明既定的改革措施在正常推进,第三个则是对可能存在的操纵行为进行依法稽查,是对理性投资者的保护。

  第四,“谣言性利空”消息干扰了市场正常运行。一是所谓“马上会上一万点”的“伪造的美丽传说”,该假消息在微信圈传播,将积极股市政策庸俗化,影响很坏。现已被查处,但这一过程也易引发对股市政策走向的不必要的揣测。下一步,政府需加大依法处置利用新媒体散布谣言的力度;同时,也要提高公民运用新媒体的遵法守法意识。二是所谓“监管部门要求各银行上报资金入市情况,包括理财资金”。据了解,此消息为假,银监会摸底的对象是贷款资金流向,目的是掌握贷款整体的风险情况。理财资金项目全部纳入银监会信息登记系统,不需要集中排查。何况,既然是理财资金,为何不能依法入市?

  第五,突发性事件扰动股市信心。一是27日下午支付宝中断服务3小时,原因是杭州市萧山区某地光纤被挖断;二是28日上午携程网中断服务两小时左右,原因是部分服务器遭到不明攻击。联系到网易也在本月遭遇过一次遇袭瘫痪事件,我们不得不对网络安全心存疑虑。在我们努力做大新经济,把“互联网+”作为战略抓手的背景下,这些突发事件不可小视,股市必然会做出反应。

  总体看来,沪深股市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上涨,存在调整的内在需求。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抛掉一部分股票,令整个市场的价值中枢保持大体稳健,是理性和积极的。券商提高客户融资的抵押率,剔除高风险抵押标的,也是正常的风险管理措施,不应该过度解读。但同时,个别机构鼓动投资者“清盘”,引发集中抛售,其实就是砸盘,也值得引起警惕。作为负责任的机构投资者,应该公开提示风险,但提出“清盘”这样的极端建议,是不可取的。因为,维护我国股市的独立定价权,是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基本责任。

  “改革牛”行情因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的利好预期而兴起,也必将随着改革利好兑现而深入发展;但同时,“改革牛”前行的道路上不可能都是鲜花美草,也必然有荆棘坎坷,甚至会遭遇疾风暴雨。当前形势下,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积极股市政策,继续坚定不移地依法治市,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改革。“改革牛”行情不但不会就此终止,而且会随着改革成果的累积,转变为“经济牛”、“市场牛”、“制度牛”。中国股市一定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晴雨表和经济新常态的压舱石!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