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观后,买套怀旧“马蹄杯”当手信;去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游玩时,选一套“南越娃”厨房用品带回家……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广州各市属、区属、行业及民办博物馆将一律免费开放,市民参观博物馆的同时,还可以选一些让人“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作留念。
一年一度的博物馆日,每次都要搞搞新意思。今年除了免费开放的例牌之外,各大博物馆多彩纷呈的创意纪念品和市民互动,无疑是最大的看点。参观博物馆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休闲方式。感受历史的气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节假日在博物馆里闲逛一番,比去什么游乐场、大商场看人挤人,格调显然高出一个档次。但这并不是说,博物馆就应当走高冷路线,市民你爱来不来。大多数公立博物馆都以财政投入为主,既来之于民,就有用之于民的必要,博物馆建好了大家不去参观,无疑是一种浪费。而要让博物馆的人气旺起来,最关键一点就是要让博物馆“活”起来。
一方面,博物馆的各项活动应该更接地气,但如今一些博物馆却有“高冷”过头的迹象,这一点亟须改变。这一次博物馆日,广州十多家博物馆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举行寻“文物”游戏,还让小朋友学习修复文物的技巧,这些接地气的互动项目,很好地拉近了博物馆与市民的距离。谁都知道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是宝贝,但很多博物馆还是缺少一点策划和包装思维。尽量放低身段,多一些平易近人的互动,比如开展一些趣味性的主题讲座、主动走入学校和社区等等,这对提高博物馆的人气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博物馆的文化产业链亟待延伸发展。几年前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朕知道了”胶带红爆两岸,这两年北京故宫的文创产品也做得有模有样,比如“朝珠耳机”,还有“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这些脑洞大开的创意产品,不仅让博物馆的铁粉们拍手称道,连让以往不爱逛博物馆的年轻人也跟风买买买。广州的岭南文化特色鲜明,在开发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方面,广州的各大博物馆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若还只是老一套卖卖明信片,那就OUT了。
好莱坞有一部喜剧电影叫《博物馆奇妙夜》,在给人带来欢笑之余,也隐隐透露了一些忧虑:今天的孩子们都是玩着iPad长大的一代,博物馆本身会不会如同它的藏品一样,逐渐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我想,只要人们的求知欲还在,只要人们对历史还有好奇心,博物馆本身并不会过时,但只有主动迎合新一代观众的特点,不断改进博物馆的展示方式、营销模式,让博物馆“活”起来,才能让它永远保持青春活力。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