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有目共睹。未来的深化改革之路,一是守底线,保基本、补短板;二是上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三是保公平,着眼于政策公平性;四是提质量,提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
习近平总书记4月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言简意赅,意味深长。“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之必然要求,是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之重要体现,是确保我们党执政根基稳固之必要条件。深化改革,必须牢固树立“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理念,从人民利益出发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并让人民从改革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改革才有正确方向和无穷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有目共睹,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分享到了改革成果。改革开放初期,每一项改革都能找到普遍受益点,推行起来阻力不大,现在这个“点”越来越模糊,利益诉求多元、既得利益固化,无论是存量还增量改革都存在诸多掣肘。改革走进急流险滩,不进则退,唯有迎难而上,方能闯滩过关。深化改革,除了要以更大的决心推动,还要问需于民,找到民意最大公约数,找准深化改革的方向。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人民的所需所求,无非就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社会保障:近年来,随着投入不断加大、体系逐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改进空间。主要表现在:“低水平”——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广大农村;“多轨制”——不同人群保障水平有明显差异;“碎片化”——保障制度混杂、封闭运行、协调困难等等,未来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第二,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突出问题,一是政府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下降;二是居民收入当中,基尼系数高企。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但仍属偏高状态。
第三,医疗改革:医疗保障已实现了95%以上的人口,成绩得来不易。但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医改力度、速度与人民要求还有距离,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医改,应在公立医院身上发力,发挥公立医院主体作用,进一步坐实公益性、公平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
第四,教育公平:教育深化改革应着力于提高教育水平,保障教育公平。前者包括素质教育、高考改革、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等等;后者包括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破除择校热;增加城市学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考试权利等。此外,住房保障、食品安全、金融体制、城镇化、行政改革、司法体制、社会治理等领域,都存在着民意集中的焦点与热点。
未来的深化改革之路,一是守底线,保基本、补短板;二是上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三是保公平,着眼于政策公平性;四是提质量,提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