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代表王玉香此前提出了旨在增加轨交运能、在地铁列车设无座车厢段的建议,日前该建议得到了申通集团的答复,申通方面表示,早高峰时段,上海轨交路网大多数线路满载率均超过100%(介于满载和超载之间),最大满载率接近130%(接近超载极限),但目前不会在路网推广“通过拆除座位增加载客量”方式的应用。(7月18日澎湃新闻)
如果地铁车厢不设座位,笔者很难想象,这还是载人的地铁,更像装粮食或者牲口的货车。众所周知,这样的货车不要考量的不是所载物品的舒适度,而是能多载一点是一点,考虑的是效用。
毫无疑问,地铁的效用是载客,但载客不是装载“客人”,其还是有前提的,前提有二:一是保证乘客的安全,地铁的设计是有负荷量的考量的,比如新闻报道,某A型车超载(9人/平方米)按410人/辆计算,每辆车载客重为410x61=25吨,为该车型的最大载客负荷量;如果取消座位,将使车辆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大大超出车辆承载能力的安全设计极限。超出极限,那么就有安全问题,而如今车座仍在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严重超载,导致部分列车底部转向架甚至出现了裂纹。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人大代表的考虑真是欠周到。
其二,那就是尽量地提高市民出行的舒适度,此所谓的公交优先是也。城市迅速发展,由于在公交方面的欠缺,导致了人们出行难。在公交、地铁上,且不说无座可坐,而是人挤人的局面。其降低人的出行舒适度,那么,人们自然会加以避免,结果是私家车的大量涌现,过度借助私家车出行,又导致了交通的拥堵,进一步降低了人们出行的舒适度。
大城市挤地铁难亟待破解,车厢就像“沙丁鱼罐头”的局面也需要改善。而这个改善,不能追求快,也不能追求低成本,而是旨在让人们的出行舒适起来,体面起来。在欧美国家,不管是富商、官员,还是城市普通老百姓,往往选择乘坐地铁出行,其中有方便省时的原因,更有舒适度方面的考量。一个简单的对比,在我国大城市中,乘坐地铁的多是没有车的城市底层,有钱的人往往会选择乘车出行,其中有理念层面的原因,除此外,就是舒适度的问题。试想,一个马上要见顾客的公司高管,穿好了体面的衣服去见顾客,如果选择坐早晚高峰的地铁,那么,他的穿着如何保持体面?
2015年,广州地铁三号线为了提升客运量,将29列车的行李架及短座椅的拆除掉,列车的额定载荷可增加46人,超员载荷可增加到78人。这一行为却并没有得到公众的叫好。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追求一个体面出行的权利,这一局面的促成,需要政府部门的正向的努力。而拆除地铁座椅,无疑是在向相反方向用力,说得难听点,是在拆掉乘客们的尊严。因此奉劝这方面主张的人大代表还是别为人们操心了。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