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高奖金达100万元的大奖,目前正在四川大学开展评选工作。3月17日,四川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奖”网络票选活动正式开启,15位候选教师正接受师生的网络投票。从2014年12月底启动评选以来,这项旨在激励教师潜心于本科教学的大奖,遭遇了激烈的争议,引发了师生们的关注。(3月23日《中国青年报》)
高学“重科研,轻教学”,舆论诟病已久,高校接受教师意见谋求改变,或者主动纠偏,这种努力及态度值得肯定。然而,学校的努力却受到部分教师的质疑,有部分教师或“低调”,或“高调”“抵制”,个中原因是什么,相信高校管理层心知肚明,或者细细想一想就能找到答案。
之前,青年教师发布《自白书》,痛陈高校教学、科研、职称评审中的各种弊病,对于青年教师的“冲动”,学校不能当成耳旁风,但也要理性、冷静看待。如果学校决定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针对舆论批评,在本校情况有多严重,有多少教师对此有意见,学校应当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数据,然后全面分析,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并公开征求意见,是为上策。
从“卓越教学奖”事件来看,该奖项的出炉,学校教师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见学校在决定设立这个奖项之前,没有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更没有就如何改变“重科研,轻教学”体制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而是由少数人关门决策,是“行政化的产物”,没有体现广大教师的意见,更不是教授治校的产物,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不但没有解决原来的问题,反而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有的老师质疑:难道获奖和未获奖教师之间的差距真有100万元、50万元?
显然,教师希望有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这属于深层次的问题,属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要从学校管理上入手,打通年青教师通过教学上升的通道,给每个积极有为的教师一个上升的台阶,但是,学校并不从根本问题上入手,而是突然设立“卓越教学奖”,仅仅让10名教师收获部分奖励,怎能体现学校的诚意?相反,人为制造新的不公平。这无异于火上浇油,怎能不招致部分教师的抵制呢?
部分教师几乎用非常尖刻的词语来形容学校的“卓越教学奖”,比如,“危机公关,砸钱放大招!”“为了本科教学回归教书育人的本位,为了教书育人者的尊严,坚决抵制这个荒唐无稽游戏奖!”“屈从于一两个人的牢骚和舆论的压力,随意改变评价机制,这才是最可悲的。”对于固执的权力而言,这些声音或许不足惧,但教师的情绪因此更严重了,不能不说是管理败笔,也难逃坊间的批评和舆论炮轰。
或许,学校有学校的想法,但无论怎样,学校单方再良好的想法,如果不能让广大教师看到科学管理和公平正义,就是失败的,为什么会这样,问题的根本或许在于高校的“行政化”积习太重,因此,笔者认为,“卓越教学奖”再敲响高校“去行政化”的紧迫性。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