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 推动建设“人的新农村”

2015年03月18日 07:36   来源:人民日报   苏 华

  目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

  我多次前往四川、安徽、陕西等地区调研农业和农村问题,深深感觉到,妥善解决好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升级和转化,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分必要。在农业农村经济遭遇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和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的两大背景下,要抓住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改革发展面临着的新重大机遇,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必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专职务农的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空心化”现象十分普遍,有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接近50岁。另外一个方面,留在农村的务农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导致农业新技术很难有效推广。广大农民普遍对现代农业“没有兴趣”,不愿意让下一代继续从事农业的占多数,国家划拨很多财政资金开展的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对学生和家长没有吸引力,应届初中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就读涉农专业的人数大幅度萎缩,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轻农、去农、离农”现象严重。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是有助于提升农民职业技能的技术含量和农产品技术含量,推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次,有助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第三,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挖掘农村改革发展的潜力,从而增强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加大对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做好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很多农村地区的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办学现状可以用“一穷二白”来概括,办学条件可以用“简陋艰苦”来形容。新增公共资源应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校园更美、师资更强才能真正让社会、家长改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扎实做好农业职教扶贫工作。“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把“文化教育”和“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从“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多方面来迅速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真正变“输血”为“造血”,把职教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

  三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农民。推广“公司+农户+学校”的培养模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鼓励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与区域内农牧经营企业、区域内合作农户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