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发生金融风险绝不是唱高调

2015年03月16日 09:24   来源:中国网   莫开伟

  3月15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的国务院总理答记者问会上,当新华社和新华网记者向李总理提出:“去年以来银行不良贷款在持续攀升,影子银行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一些地方陆续出现了还债高峰。一方面我们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也在累积。”李总理果断答道:“中国的确存在着个案性的金融风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并从中国高储蓄、地方政府债务、银行资本充足率及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说明,有力表明了中国不会发生金融风险。

  诚然,记者们对总理提问,并非毫无根据;更不是人杞人忧天,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让人产生金融危机担忧应在情理之中。一方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客观形势表明金融风险隐患尚末根除。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纷纷下滑,创下新低。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8%,回落1.1个百分点;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13.9%,大幅回落1.8个百分点;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10.7%,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13年新低,社会消费增速创9年新低,工业增加值增速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低。而目前去产能过剩任务艰巨,房地产、钢铁以及其他制造业,库存较大,销售疲软,效益下降,占用着较多社会资源和资金;尤其中小微实体经济普遍经营不景气,资金面紧张程度加深,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银行信贷资金回笼,由此导致了银行不良贷款总体趋势上升。据银监会数据,2014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64%,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9%,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且利润增速也有所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银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庞大,而随着房地产降温,地方买地收入减少,偿债能力下降,违约风险加大,引发金融风险可能性尚存。据审计署资料,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10.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债务2.7万亿元,承担一定救助责任债务4.3万亿元,去年、今年和明年都是偿债高峰期。而目前尴尬现状是,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2月份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819亿元,环比减少59%,同比减少61%。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1597宗,环比减少45%,同比减少43%,共成交土地808宗,与1月份以及去年同期相比减少六成以上。这说明土地财政越来越难以为继,地方偿债资金来源越来越小,这次万亿地方债置换其实显示了地方财政之困。且地方债务投资项目普遍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暂时难以产生较大现金流,也难以形成较强偿债能力。

  但我们不能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现状持悲观失望心态,并得出中国发生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的结论,甚至认为李总理答记者问是在有意掩盖经济深层问题、故意唱高调。从当前看,李总理说到的中国不会发生金融危机的有利经济因素还是存在的。

  首先,目前尽管中国经济处于下行态势,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处在合理区间。一方面,经济增速从过去2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向目前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是一种经济新常态面临的必然结果,这也是世界发展经济体经历的普遍经济规律,不用对此过度担忧。另一方面,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已摆脱了过去高整增长的粗放方式,经济质量、内生动力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的颠覆,是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面临的必然阵痛,全社会应正确面对。此外,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换挡减速关键期,表面上看,挡虽然减下来了,但由此产生动力加速度快了,经济发展就会有后劲;也就是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已进入爬坡时期,只有经济发展“挡位”减下来,改变过去单一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激发经济发展内生性动力,中国经济才有走出困境希望。而目前,我国已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积累了丰富的、可供操作的实际经验,找准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中国经济一定能企稳回升,并为防范金融危机提供牢固经济基础。

  其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虽然庞大,但绝大比例属于具有收益性的优质资产,偿还债务只是时间问题,总体上不会出现违约风险。据相关资料,地方政府性债务70%以上是投资性的,中央政府也正在致力于规范地方债务管理,实行“堵后门、开正门”综合治理措施,将部分政府融资平台从政府债务中剥离,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方式筹集资金偿债,尤其允许通过PPP模式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建设项目,极大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上地方政府投资优质项目带来一定现金流,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尤其,这次中央财政允许地方债务通过向银行发债方式置换1万亿,以时间换空间,给地方政府偿债预留了足够缓冲空间,可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到期债务违约风险,同时也可遏制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上升势头。

  再次,银行不良贷款虽有所上升,利润也有所下降,但并不能说明银行抗风险能力下降,因为我国银行尤其上市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较高、贷款损失准备、拨备覆盖等各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有足够能力抵御金融风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在前几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力补充资本金,提足拨备覆盖和贷款损失准备,至2014年底,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6%,较年初上升0.61个百分点;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6%,较年初上升0.81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18%,较年初上升0.99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1.9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12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32.06%,较年初下降50.64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2.90%,较年初上升0.07个百分点。即便不良贷款再上升几个点,也不会对银行经营带来很大影响,更不发生金融危机。且随着中央政府鼓励万众创业创新及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商业银行对支持实体经济意识会不断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力度会不断加大,中小微实体经济会走出困境,激发出活力,这样反过来会消化银行不良贷款,使银行能轻装上阵,无风险之虞。

  最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接着《银行破产条例》也会为期不远,既为银行安全经营和居民存款安全撑起了保护伞。同时,也会防范银行业陷入经营道德风险的漩涡,建立正常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让少部分经营不善的银行“安乐死”,即可优化银行经营生态环境,也可在很大程度上化解我国金融风险。且我国居民高储蓄率,既为银行部门带来了稳定低廉的资金来源,也为缓冲银行发生金融危机提供了一张巨大“海绵垫”。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