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京津冀晋鲁内蒙古六省区市,将于近期挂牌成立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作协调小组,这标志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统一监管平台的正式搭建,届时可跨省份处罚尾气超标车辆。(3月9日《新京报》)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搭建机动车排放污染监管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六地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区域机动车排放超标处罚、机动车排放监管数据共享、新车环保一致性区域联合抽查等,这在全国是首次突破省市限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中国进入互联网社会二十年,大数据的概念风靡已久的情况下,一国之内的政府执法尚存在各种区域、标准的限制,不得不说是遗憾,也是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敦促。在笔者看来,此次六省市区的联动虽然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但范围却有待扩大和推广。
首先是执法范围的扩大。据了解,协调小组的近期目标是通过共享监控数据,实现跨省份处罚尾气超标车辆,远期目标是建立统一的区域法规标准,包括在用车定期检测、路检及遥测、非道路机械检查等相关执法处罚标准及规定方面,实现区域内超标车辆就地处罚。这给了我们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各省份之间的相关标准居然不一样,二是各自为政的区域标准存在极大的执法障碍。由此可见,不仅仅是汽车尾气的处罚,在其他问题,如治沙、防止水污染、治霾等方面也亟须区域、乃至全国一盘棋,既有统一的协调,也有各区域的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如此,才有可能走得更远,也更有效果。
其次是地域间的联合应该扩大。如治理汽车尾气,京津冀等六省市区可以联合,但是范围可不可以扩大到东北三省、华东六省一市乃至全国呢?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技术手段方面肯定不存在问题,问题恰恰出在,各区域间利益错综复杂,这种基础数据的共享,或许会暴露问题、影响“政绩”。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随着云时代的来临,让大数据这个技术手段在环境治理方面开始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一直认为,环境的治理,技术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真正治理环境的决心。
近日,新华社一则《新加坡跨国追捕“涂鸦男”》的短信息让笔者感慨良多。信息称,2014年11月,两名德国青年在新加坡地铁车厢上涂鸦,然后一走了之,不料遭新加坡跨国追捕。最终在马来西亚将他们缉拿归案。新加坡一家法院3月5日裁定,两人犯有破坏公共财物、非法侵入等罪行,对他们判处9个月监禁、鞭笞3下。
新加坡素来以干净整洁闻名,对乱涂乱画、破坏公共财物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仅为了处罚涂鸦者新加坡就能跨国追捕,可见其保护公共环境之决心。反观国内,治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还止于“六省联动”,真不可谓不任重道远。
当然,应该看到的是,“六省联动”相对于各自为政已经算是不小的进步,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区域合作的进行,如黄河流域省区数据共享治理泥沙,长江流域联动治理水患,进而推广至更多领域更大区域,对破坏环境问题“零容忍”。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