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减法,加法与乘法

2015年03月06日 07:40   来源:钱江晚报   本报资深评论员 刘雪松

  网络热词“任性”,昨天很任性地出现在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引起会场两次热烈的掌声,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共鸣。

  李克强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大道至简,这句出自中华道家哲学的名言,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便是“知易行难”。李克强将“大道至简”引用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对于权力的限制中,应该是指最有效的权力是最简单、最集约的一种形态。而“有权不可任性”,既警示了对权力在利益面前的贪恋,也应该同样涵盖了权力在限制过程中出现的从任性的滥作为、到任性的不作为现象。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何首次提出治理“庸官懒政”的原因所在。

  随着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以及反贪肃腐斗争的深入,原有的官本位色彩之下的行政权力,出现了“两头尖”的分化状况。一头是权力任性地握着利益的把柄不放,希望留住曾经的权力地盘;另一头是,权力虽然放了手,但出现了“门易进、脸好看、但事不办”的消极现象。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简政放权对社会发展有利,但真让权力的既得利益者放开“咸猪手”,却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因此,大道至简,光靠知行合一、悟在天成,不可能“得到功成”。现代治国,无论是治“咸猪手”,还是治“庸懒脚”,必须依靠民主监督与法治监督。

  事实上,治理“庸懒脚”,要比解决“咸猪手”更难。这是一种区别于可以用数字来确证的贪腐,同样具有极大的社会危险性的隐性腐败,是潜藏在好进的门、不难看的脸背后的一把软刀子,也是对政令、对社会消极而又任性的一种抵抗。

  “庸官懒政”,无论是出于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不思进取与迷惘观望,还是出于阳奉阴违的下有对策,最终导致的还是该办的事没办、该放的权没放。梗阻的是权力,也是民众与政策“红包”之间的距离,更是民众与党和政府心与心的距离。

  政府权力做“减法”,只有同依法治国做“加法”结合起来,市场的活力才有可能实现“乘法”的效果。这是很多年治国经验和教训的共同总结。实现“大道至简”的途径,不能依靠权力自律、权力自觉,更不能任性地回到从口号到口号的老路上去,这样政策的“红包”便永远成为悬在民众头顶的一张空头支票,听不到实实在在的落地声音。

  所以,在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了“不得法外设权”的提法。报告说,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全面改造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这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响亮呼应,也是对权力任性的又一道急急催令。让权力瘦身的同时,只有坚持依法治权作为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重中之重,真正斩断任性的“咸猪手”与“庸懒脚”,改革的红利、政策的红包,才能真正落到民众的头上。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