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心脏支架滥用 网友:还有多少腐败空间没被揭开?

2015年02月13日 09: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生命之伞”的心脏支架再次陷入“过度使用”及“敛财工具”质疑。据报道,我国冠心病介入诊疗全年超过45万例,使用支架约68万个。2009年至2011年3年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平均每例次置入支架1.59个。报道还指出,通常出厂价几千元的心脏支架,售价却达到上万。在利益等复杂因素的驱动下,国内冠脉支架的置入有扩大化趋势。

  不少网民表示,心脏支架呈现滥用趋势,虽有技术和风险等考量因素,但也离不开暴利驱动。遏制心脏支架的“过度使用”和“不道德交易”,既要理顺使用规范和定价机制,还要重拳打击医疗腐败,净化医疗环境。

  滥用之殇

  “心脏支架置入太‘疯狂’,我身边就有人体内放了四五个支架,按照这个使用趋势,过不了多久,我们就是人人体内有支架,各个心脏保流通了。”网民“yujs456”说。

  网民“赵霞”指出,近几年心脏支架的“疯狂”与心血管病的爆发有着一定的联系。与开胸搭桥手术相比,心脏支架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和减少医疗纠纷等优点,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更青睐于心脏支架。但是这一“救命神器”并非适合所有患者,更不能把支架的“过度使用”归结于患者的“需要”。

  网民“皮欣悦”说,违背医疗规范和患者病情,滥用心脏支架,损害的不仅是患者的利益,更是医生的良心和职业的神圣性。

  利益驱动

  报道称,某地级市一位药械代理商介绍,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独家代理商、省级经销商或地市的次区域各级经销商、医院等环节。每个环节加价都在两成左右。环节越多价格越高。通常出厂价几千元的心脏支架,到达患者手里已经变成了1万至2万元。

  “大夫劝病人支架,因为这里面有很大的经济利益。2万?还有做手术的钱呢,加起来不止这个数。病人已经很不幸了,还要在经济上被宰一刀,雪上加霜啊!”网民“栗子”说。

  “巨大的利润被看不见的利益链条所瓜分。等待救命的病人,只有挨宰的份。本来,装不装支架还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讨论,但在灰色利益的推动之下,装支架很多时候成为一门‘生意’。那些被故意植入甚至故意多装的心脏支架,被‘标’上了各色人等的利益份额。”网民“伍里川”说。

  理顺机制

  “试问政府能否把中间环节全部砍掉,让医院直接从厂家拿成品,直接用于患者,这样价格透明,百姓受益,产品质量追责明确,岂不皆大欢喜?”网民“doctorlzq178”说。

  “心脏支架背后存在的腐败空间,或许只是相关领域中最典型、最突出的一种。试问,这一领域还有多少腐败空间没被揭开?打压医疗器械腐败空间,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助推医疗反腐,已是当下要务。”网民“伍里川”说。

  有网民指出,要将心脏支架使用是否规范,纳入医院的考评体系。卫生部等部门要按照相关医疗规定,规范医疗临床,避免支架滥用,并建立起合理惩罚机制和患者拒付机制。

  网民“张绪才”指出,最根本的出口是,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让医院远离商业回归公益,另一方面,摒弃一些医院现行的“只有多创收,才能多发钱”的管理模式,树立以医德和诊疗水平论英雄的理念。同时要建立第三方监督、缩小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息鸿沟。唯有如此,滥用心脏支架才可能不再发生。

  (记者 班娟娟 整理)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