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市委原书记王有杰自诩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书法爱好者,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王有杰书法集》。他在台上时,有评估其书法价格为每平方尺上千元。落马后,某拍卖行曾通过网络拍卖一幅王有杰的书法作品,起拍价仅30元,却无人问津。(2月3日《青岛日报》)
从每平方尺上千到起拍价30却无人问津,王有杰的“墨宝”和创作者一样,走过了一条“往昔前呼后拥”如今“人走茶凉”的命运之路。无独有偶,同样热衷于题字的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在2013年底落马后,江西省内许多单位都赶忙撤下陈安众的题词。站在纯粹的艺术创作角度,一副作品的水品高下和价值体现不应因创作者的身份和地位变化有如此剧烈的变动。但“不正常”之果必来于“不正常”之因。从众多“落马雅官”的案例来看,利用“雅好”变相收受贿赂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此王有杰的“墨宝”艺术价值是否当得起原本的高价还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一副可能并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的“墨宝”为何能卖出高价?说到底还是因为创作者本身的身份地位抬高了价格。买家买书画作品并不是为了品鉴、欣赏、收藏,而仅仅是为了将明面上的利益输送变成台面下的“合法买卖”而已。雅官的“墨宝”值钱源于巨额的“权力溢价”,一旦官员落马,“权力溢价”荡然无存,这作品价值自然也会回落到正常的价格定位上。
要真正让官员的“墨宝”走出“在位如宝,落马成草”的怪圈,关键还是让艺术爱好回归精神领域,让权力运转回归物质领域。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无论官商之间以何种形式进行利益输送,总归要利用手中职权“回报一二”。官员喜好书画、好弄笔墨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事,但一旦“不加节制的爱好”和“不受控制的权力”结合,就必将成为个人廉洁防线的“蚁穴”和“软肋”。唯有将官员手中的权力套上名为“制度”的笼子,让失控的公权力在正常的范围内运作,成为所有“雅官”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才能让“墨宝”价值高开低走的异常现象逐渐绝迹。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