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流拍”上演怎样的“公车情结”?

2015年02月03日 10:32   来源:中国江西网   王鸣镝

  2月1日下午,首批300辆中央层面取消公车拍卖迎来最后一槌。至此,首批300辆公车无一流拍,三场拍卖总成交价达1941.8万元。(2月2日《人民网》

  从公车使用的“三分之一”怪圈,到“公车私用”曝光的高频率。公车沦为专车、特权车的严重问题,拉响了公车改革的警报。而今,首批公车拍卖300辆公车“无一流拍”的喜人业绩,又透露了怎样的“公车情结”?

  从“打飞的”参加竞拍的狂热,到“是父亲生前坐过的车型”的怀旧,再到用逼近新车价购买二手车的任性,联合上演了这场溢价率达140.65%的“罕见”盛况。“二手车”以价格便宜的绝对优势,成为了无数刚需而手头拮据者的“首选”。从买“故障车”的乌龙,到新车价买二手车的奇闻,与其说“白菜翡翠价”的公车是“有钱就任性”的现实演绎,道不如说是“公车”背后的特殊身价才是其成为香饽饽的“点金石”。

  不论是“领导坐过”的荣耀感,还是“公”字号背后的面子观,为公车拍卖的高溢价贴上了非理性的“标签”,是崇官媚权的心态在作崇,更是官本位思想埋下的伏笔,让“公车”这个曾与“私用”频繁联系起来的“交通工具”,再一次因“公”而“贵”,成为了“二手车”市场里的“翘楚”,备受公众热捧。

  归根结底,“政府车”拍卖“过火”,不过是人们对权力追逐的精神“寄托”,诸如收藏明星穿过的衣服一样,源于其附加值的光环。然而,公车最终也只是车,而且还是“二手车”,除去其公车普遍保养较好的相对优势而言,注重其实用性与其使用性才是关键,而让物尽其用,充分利用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价值,才是公车改革的初衷。

  300辆公车“无一流拍”的成绩背后,有公车的特殊身价的“魅力”,更有其公开、公平、公正竞拍平台的“功劳”。向全社会公开进行的公开模式,无限制的竞拍门槛,揭开了公车拍卖神秘的面纱,打消了公众对公车拍卖存在暗箱操作的顾虑,为公车拍卖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迈开了公车改革最坚实的步伐。然而,公车拍卖只是公车改革的“进行曲”,而唯有加强监管的力度,构建监管的天罗地网,剔除公车的特权属性,回归工具本色,根除特权与腐败浪费,才是公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