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石头剪刀布入选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科学超越常识

2015年01月23日 07:19   来源:钱江晚报   付瑞生

  一项有关“石头剪刀布”的研究最近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成为我国首次入选的社会科学成果。结果,这一引入注目的成就引来全民大吐槽。包括“砖家好无聊”、“浪费科研经费”、“可获诺贝尔闲得蛋疼奖”等等。

  其实这一研究和陈景润“1加1”一样,表面普通实则高深。如《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其中牵涉到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前沿学科。看似普普通通的常识背后,有着并不普通的科学。

  近年来,多有网友批评这样的研究是“吃饱了撑的”。与“石头剪刀布”相比,陕西师大女博士《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似乎更贴切,不过常人只羡慕卤鸡肉的香味,却看不到实验室中的心酸。俗话说,观千剑而后晓器,这位女博士要品味多少实验失败的臭鸡肉的味道,才能找出最优的风味啊!据我所知,一些专业还要对泔水、粪便进行提取研究,诸如此类,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没有对科研的赤忱和追求是难以攀登科学高峰的。

  一个最为经典的案例是当年伽利略的“两个球同时落地”实验。常人都认为重的物体先落地,这是基本生活常识,然而伽利略以他的科学精神验证了这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和“石头剪刀布”一样,科学家的职责所在,就在于揭示常识掩盖下的真相。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伟大之处,也在于他为了捍卫真理甚至可以不惜付出自己生命。

  当下的科学界有不少浮躁之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一批有着赤子之心的科学家。正是这些人的默默奉献使得近年来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的论文数飙升,量的积累为未来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反观历史,抹杀科学、迷信常识的思潮才是科学的死敌。譬如那个特殊时期铺天盖地的“亩产万斤”“争放卫星”的往事,正是人人以为照片“眼见为实”,报纸广播“耳听不虚”,将严谨的研究矮化为人造的常识,不愿或者不敢以科学的态度质疑现实的荒诞,才造成诸多历史的悲剧。对于这一科学史的悲剧,我们不能学另一篇饱受质疑的论文题目——《网络会话中“呵呵” 的功能研究》,“呵呵”了之。

  “石头剪刀布”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论研究。博弈论的创立者纳什是电影《美丽心灵》的主角。冷战的铁幕终于落下,纳什被亲友们认定的疯言乱语如今看来几乎是先知的预言。那些表面看似闲得蛋疼,甚至疯言疯语的研究往往具有指引众生的意义,就像电影的那句著名台词:He Saw The World In A Way No One Could Have Imagined(他以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方式看世界)。拷问常识、敬畏科学应该是这句话的题中之义。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