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战全胜战绩结束亚洲杯小组赛的中国男足回到布里斯班,备战将于1月22日在这里进行的与东道主澳大利亚的本届亚洲杯1/4决赛。虽然外界对于中国男足跻身4强甚至夺冠的呼声很高,但领队刘殿秋还是表示:“现在就希望中国男足‘放卫星’,有些急功近利。”(《四川日报》 1月20日)
多年来,中国男足一直充当着公众的出气筒,忍受挨骂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但本届亚洲杯,一周之内他们便由嬉笑怒骂的对象,翻转成被追捧的榜样。小组赛三连胜、以头名晋级8强的神勇表现,让国足小伙子们正在收获从未有过的赞誉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界不断升级的期待:从小组出线,到晋级4强,进而夺冠的呼声也渐渐高起来——这些目标在参赛前大都是被当作笑话来讲的。
以前我们习惯于讽刺、调侃中国男足,无非是因为他们球踢得不好、成绩烂,现在情况稍有好转,不少人对他们的期望就层层加码,确有急功近利之嫌。
多年来中国足球制定过一轮又一轮不切实际的目标,国家队频繁换帅,选材偏重一线队员,梯队建设偏废,将发展足球狭隘地理解为竞技体育的唯成绩论、唯世界杯论,淡化足球作为一种体育游戏对于青少年教育和成长所起的作用,而这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公众对足球的正确认知与评价,让这一领域充满了太多功利化、情绪化的东西。
诚然,截至目前中国男足在本届亚洲杯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三连胜也着实让媒体与球迷欣喜,这在近十年中国足球跌入低谷的背景下,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但平心而论,虽然本届国家队无论在技术水平、战术素养还是精神面貌上都有了很大改观,但这只队伍身上还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较之日本、韩国队,我们还有不小差距,甚至连澳大利亚、伊朗等球队的实力也不在我们之下。更何况,要让积弱多年的国足一朝之间发生质的飞跃,也是不现实的。
这让人想起十几年前沈祥福带领的国青队,该队先后在亚青赛上力克韩国队,在国际邀请赛上击败阿根廷队,在世青赛上创历史地打进16强,当时无论国内媒体还是球迷都一片欢腾,这支队伍因此被誉为“超白金一代”,被寄予冲击亚洲冠军、进军雅典奥运会的厚望,但后来在亚洲杯、奥运会小组赛上遭遇一系列失利,一下子又回到了原点。遗憾的是,当时失意的“沈家军”面对的不是安慰与反思,而是在一片批斗与漫骂声中仓皇解散,从此不见踪影。
由乐观到悲观,由追捧到棒杀,这也是多年来我们功利化足球环境的某种体现。中国足球的失败,不是简单的技不如人、战术落后,甚至也不是简单的足球决策者无能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球迷和媒体的专业度和忠诚度问题,也是中国足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国足球已经习惯于一次次失败后再一次对胜利生出渴望,新一个轮回,他们又要遭遇怎样的挑战和痛苦?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国足,又该给他们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这无疑将关系着中国足球的现在与未来。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