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上辅导班?这是个秘密

2015年01月06日 07:26   来源:新民晚报   陈方

  同事忿忿: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小孩子也快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有一天他等公交车,站牌处有几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说自己数学成绩不好,想报一个辅导班,他问另外一个孩子在哪里上辅导班,老师怎么样。结果,那个孩子像没听见似的自顾自盯着别处看。同事和他们一同上了公交车,想报辅导班的孩子还在继续追问,但一直没有从同学那里打听到答案。

  “至于如此保密吗?”同事感叹,这孩子的竞争意识也未免太强了吧?

  没错,现在的孩子竞争意识是很强,但他们的竞争意识又从哪来?恐怕还是源于成人的激发吧。幼儿园时,家长们还会交流孩子有没有上辅导班,上课的效果怎么样。等到了小学或者初中,这些内容几乎成了家长们交流的禁区,甚至是“不能说的秘密”。一旦信息和资源共享了,自家孩子的优势又如何凸显?更有家长提醒孩子,这些“秘密”不能和别人分享,否则自己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长们不像现在这般操心孩子的成绩,在学校,老师会把学习好的和学习一般的拼一桌。那时候很少提“竞争”,大家更多是处于一种“合作”“帮带”状态。但今天,竞争取代了合作。成人对孩子一边赞许一边施压:“你是最棒的”;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们自然也有了“我不能比别人差”的“自尊”。

  有时候,家长甚至会把孩子的“荣耀”和自己捆绑。听到过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在一个初中名校家长群里,有家长夸自己的孩子优秀,结果另外一位家长愤然退群,原因是她受不了别人夸别人家的孩子,因为自己家的孩子成绩数一数二。当竞争如此白热化,孩子们又如何“不利己”?

  多年前,当社会静如止水时,“愈竞争愈进步”是我们崇尚的理念。但现如今竞争无处不在时,我们是否要反思对竞争的追逐矫枉过正?去年7月,《中国青年报》刊文指出,防止过度竞争导致社会冲突。竞争本来就伤害人情,过度竞争则在强化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很难想象,一个小小的课外辅导班都成了孩子们“不能说的秘密”,等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又如何去和别人合作,又如何自处?

  竞争泛滥很有可能把更多人异化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竞争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但过度竞争又是一场危险游戏。一个赛场上奔跑的人,如果只有永争第一的驱动力,没有身心平衡,他一定会摔倒。人如此,社会亦如此。当所有人只会竞争不会合作时,这个绝对竞争的社会系统会不会崩溃?

  保有适度的竞争意识没有错,但人和人的合作意识绝对不能少。往小了说,这是为孩子健康成长着想;往大了说,这也是为社会进步担责。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