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海踩踏惨剧怎让禁过圣诞无比正确?

2015年01月06日 07:10   来源:红网   郭文婧

  此前有媒体报道,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组织学生在平安夜集体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要求学生不盲目崇洋媚外,封校禁过圣诞。上海踩踏事故发生后,该学院在其官网首页刊文《上海节日踩踏惨剧不幸证明我院对节日管理无比正确》,文中称,严重的惨剧正是在看似正常的时尚的节日狂欢中发生。(1月5日中国新闻网)

  发生在上海外滩的严重踩踏事故,表面原因是极多的年轻人来到广场狂欢元旦,人群拥挤,酿成惨剧;但背后深层的原因,毫无疑问是人祸,是我们的现代管理服务没有跟上,是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措施没有做足,或者是“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败给了我们的侥幸心理。所以,我们除了哀悼,更应该反思、总结和追究人祸的责任,以问责避免侥幸心理,避免类似的人为灾难再次发生。

  然而,作为位居“时代前列”的高等学校,不仅不反思自己“封校禁过圣诞”遭万人质疑的真正原因,反而以其他人祸灾难来突显自己的“无比正确”,这不仅是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刚愎自用,而且更是对灾难中遇难者的极不尊重,因为其言外之意就是“咎由自取”。当一所大学失去了反省能力,不愿意承认错误,拒绝接受批评并反思,而是不顾社会道德底线想尽一切办法来粉饰和掩盖自己的错误,其又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呢?

  我们且看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逻辑:“严重的惨剧正是在看似正常的时尚的节日狂欢中发生。如此无诱因节日事故的发生有它的必然性,不发生在上海也可能发生在其他城市,不发生在元旦夜,也可能发生在平安夜,遇难的不是这所大学的学生,就是那所大学的学生,因为发生惨剧的外部条件是一样的,几十年来在全盘西化大潮的席卷下,青年人已对西方洋节形成了毫无理性的迷恋,过节的方式也是毫无目的的游荡与无厘头的狂欢。”

  生产力的解放,物质的丰富,人文的更新,必然提高人的需要层次。无论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舶来的洋节,都必然随着人需要层次的变化而被改造,一尘不变固守原样,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人性需要尊重、需要释放,即使没有所有现在的节日,人们也会创造出新的节日,“双11购物节”就是最生动的现实例子。按照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逻辑,我们不仅应该取消所有的节日,更应该取消我们的每一天,因为每一天都可能会发生“如此无诱因的事故”。

  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泼掉”,是毫无争议的因噎废食。为了所谓的安全稳定,不是改进管理和服务,而是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一样压制人性、蔑视人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其实并不少见。不是吗?新闻媒体已经报道,上海踩踏事件发生之后,上海各区已叫停所有大型活动。全国也已经有不少地方“跟进学习”,以“没批准的大型群众性活动要及时叫停”的要求,事实上是叫停所有大型户外活动。背后的逻辑,只不过是“不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正因为如此,人们都说上海踩踏事故会对全国影响好多年,心理影响好多年其实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一样,打着安全稳定的大旗,宁可大家都乏味,行不尊重人性之实,让一个地方失去很多生动的可能性,让当地的民众损失很多自由、向往与追求。面对灾难,我们切莫“好了伤疤忘了痛”,切莫只将“以人为本”、“服务”、“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等放在口头上;但无论如何,警惕灾难成为“倒行逆施”辩护的借口,这一点我们必须旗帜鲜明。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