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4年12月29日 09:20   来源:人民日报   

  街镇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到管理与服务上,加强做好服务基层群众、强化城市管理的工作。街镇体制调整改革,必须先转职能,再调机构,确保基层工作平稳有序运行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作为今年上海市委的一号课题,调研历时近一年。为什么要用这么大力气?基层建设,在上海全局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街镇和居村担负的服务群众、管理社区、维护安全稳定等任务十分繁重。基层责任大、任务重、事情多,但人权、事权、财权、物权等方面还很不够,服务与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这是突出的现实问题。

  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市各方面要形成合力,一项项抓推进落实,把改革举措真正落地,转化为基层建设实实在在的成果。

  这一年,市委希望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摸清基层建设存在什么困难,碰到哪些问题,认真梳理清楚,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课题调研的过程是全市集思广益的过程,是逐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调研重点落在街道和镇、居民区和村两个层面,旨在使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通过将经常性管理、执法资源下沉,统筹管理的权力下沉,与之相对应的人财物支配管理权下沉,让基层更加有职有权有物有人。

  明年,上海全市统一停止街道招商引资,这是硬任务,没有例外。个别的局部的利益,必须服从全市工作大局。街道招商引资,有其历史发展的缘由,但在新形势下,再不看清其利弊得失,我们的工作就会产生失误。从全局看,街道招商引资弊大于利,与上海城市未来产业结构方向不相符合,街道干部也难以集中精力履行好群众要求的管理服务职能。

  上海各区县明年要建立街道财力保障新机制,停止招商后,街道所需工作经费,区政府要足额保障。街道要按照新的职能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动员社会参与、指导基层自治、维护社区平安。

  街镇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极为重要,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到管理与服务上,加强做好服务基层群众、强化城市管理的工作。街镇体制调整改革,必须先转职能,再调机构,确保基层工作平稳有序运行。

  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带社会建设,让百姓得实惠;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注重加强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的有机联系。重中之重是抓“班长工程”。一个基层党组织,书记强,组织战斗力就强;一个居民区,基层组织强,这个社区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同时,要建设好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基层同志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使基层服务和管理工作,成为既受人尊重,也能吸引人、留住人的职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12月26日在全市“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说

  本报记者 李泓冰 曹玲娟整理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