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报不查”的官员财产申报需要透明

2014年12月08日 07:06   来源:红网   禹海君

  2010年5月,中办、国办修订印发了规定,要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如实向组织报告婚姻、出国(境)、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14个方面的个人有关事项。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连续4年组织领导干部进行了集中填报。但是,由于“只填报不核实”,不同程度地存在漏报、错报等问题。(12月7日《京华时报》)

  “只报不查”的官员财产申报,无疑使监督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官员违法违纪得不到有效的治理。近年来接连曝出的“房叔”、“房婶”、“房姐”等事件,无疑暴露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漏洞,倘若申报确实管用,相关部门严格监督,又怎会出现官员坐拥大量房产的事实,又怎会在媒体曝出后,舆论一片哗然,进而损及政府公信力?

  显然,正是因为当前的财产申报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少数领导干部心存侥幸,不如实填报或者隐瞒不报。为此,前天,中组部公布了抽查核实中管干部、省部级后备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结果。昨天,中组部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透露,为做好抽查核实工作,经中央同意,中组部牵头建立了由13个职能部门参加的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

  不可否认,中组部的做法是在一系列官员财产丑闻被曝光后的反思,是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查漏补缺,通过一系列抽查核实,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侥幸心理。但这却不能根本遏制官员违法违纪,因为,既然是抽查核实,就难免会有漏网之鱼,而且这种抽查是否会因权力的暗箱操作而被隐瞒,或者内部消化,对此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必须看到,官员财产申报是很好的探索。事实上,国外早就开展了这样的实践,比如俄罗斯就要求官员申报个人及家庭财产情况,并接受公众监督;在法国,制定了《政治家生活资金透明度法》,就连总统家产也要网上“示众”;在美国,官员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除保密外,均须将资料公开。

  这些探索,有力的震慑了腐败,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官员财产申报陷入“只报不查”,且官员财产丑闻不断,甚至出现“小官巨贪”的现实背景下,我们期待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进一步升级,由原来的内部申报审查,发展成面向全民的公开透明,让公众能够更好地监督权力,让那些贪腐分子真正无处可遁。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