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媒体报道了宝山警方截获了一辆“黑校车”,原定荷载8人的车辆,结果竟载了13人。“黑校车”的超载运行,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隐患,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校车事故,都是与超载有关,而且几乎都是“黑校车”。
近年来,对于“黑校车”的整治不可谓不严,特别是《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一辆辆黄色的“大鼻子”校车里,不仅承载了孩子们的笑容,更是让家长放心。特别是校车内不仅安装了GPS系统,而且还有监控系统,一旦有校车出现违规行为,监控平台可以通过车载电话提醒司机,及时纠正。但是,这样的规定并没有让“黑校车”退出市场,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利益肯定是“黑校车”存在的重要因素。相比造假昂贵的“大鼻子”校车,许多经过粗糙改装的车辆不仅费用低,而且还可以超载。不少黑车司机都是在揽私活,一个学生一个月几十块钱。而这些学生的家长,一般收入普遍不高,也没有空按点接送孩子上下学,所以让孩子坐“黑校车”既图便宜也是方便。而一些学校为了节约成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黑校车”屡禁不止的现象,说明了在管理校车中,与其一味地禁止,不如因势诱导,采取制度管理。校车,说到底还是一项公益事业,保障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同时还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引入服务竞争机制,让开设校车的公司或学校在服务上下功夫。同时,像公共交通也可以开辟学校专线,特别是过去开设过的学生专线车,也是一些很好的借鉴。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