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某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足以让人不敢相信。但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周浩称:“毫不后悔,很庆幸”。(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北京大学是无数人仰望的著名高等学府,多少人寒窗苦读,为能考上这样的名牌大学而兴奋不已。如果说有人放弃北大,自愿选择技校,估计会让旁人惊掉下巴。一个是技校,一个是名牌大学,在一般人的认知里,这两者可谓云泥之别,弃北大而就技校,岂非是舍西瓜而就芝麻?
然而对周浩个人而言,对这种选择一点不感到犹豫。周浩说,读北大是父母要求的,可他对自己就读的生命科学专业一点兴趣都没有,打小就喜欢动手和操控的周浩面对一大堆的理论课感觉痛不欲生。他反而在技校的数控机器那里找到了人生方向,成为了优秀技师。学校是父母要求的,专业是父母帮忙选的,有多少学子走上了这样一条被安排好的不是出于自己意愿的道路?又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呢?
敢于走出名校的光环,就读与之看上去有巨大落差的技校,周浩具有一般人没有的勇气。值得点赞的一点是,这种转变不是心血来潮,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自己个性、兴趣的理性认识。周浩上了技校以后,很快成了一个优秀的技师,成了班里项目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的人也许适合搞科学研究,有的人却更适合实践操作。让张飞去绣花、让孔明拿长矛上阵,都会成为悲剧。只有在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才会变得真正强大。与前几天报道的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干啥的清华男神比起来,谁才是真正强大,不问可知。这年头,拼爹的有之,拼名校的有之,可是到头来拼的还是自己,人生的路要靠自己去走。
在世俗的眼光里,考上北大这样的名校已经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很多人也许内心里也有过周浩这样的挣扎,但是挣扎过后,也就听之任之了,因为世俗的力量太强大了,在别人的目光里生活得太久了,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视野。从这个角度看,真正需要改变的是震惊于周浩选择的“我们”,我们对职业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不是那么功利和狭隘的话,周浩们会更多、更自然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