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EC期间,习近平与萧万长见面了。在这场行礼如仪的习萧会上,双方重申“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相关的话语并没有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张志军与王郁琦的会面,但台北将这场见面定位在“非正式的茶叙见面”。
不同于以往两岸高层见面总会触动新闻媒体的期待与神经,这次习萧会与张王会却是既无惊也无喜,既无风雨也无暖阳。习近平以“坚定信心、增进互信、相互尊重、良性互动”十六个字来期许两岸关系持久健康发展。笔者以为,这十六个字背后蕴含的深意其实是,两岸关系目前发展的信心已遭侵蚀,互信已经动摇,彼此尊重不够,互动已有非良性的趋势。
回顾去年在印尼APEC会上的习萧会,双方还充满信心,谈到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但是经过今年3月“太阳花运动”、“服贸协议卡关”,“习马会”破局,北京开始重拾“一国两制”论述,台北方面希望大陆实行“民主宪政”,以及“让香港人民先民主起来”的言论,被大陆视为是“说三道四”后,两岸关系长期存在的政治歧异,终于浮现出水面。被之前“经热”阻挡的冷风,终于扑面而来。简单地说,经历了两岸关系的春暖花开,一个冷飕飕的秋天已经来临。
APEC习萧会虽然再度重申“九二共识”,但是今日重提的“九二共识”已不再是两岸关系乘风破浪的马达,而是逆水行舟的伐浆。从2008年以来,双方都满足于“先经后政”,认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只经不政”。
北京将“九二共识”视同“反对台独”,但是台北却将“九二共识”与“一中各表”联结,再以“不统、不独”为补助词。在两岸经济利益关系的驱使下,北京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在认同问题上台湾与大陆已经越来越远,两岸经贸交流获利的却多是台湾财团。此外,大陆对台的经贸让利,却被台湾一些年轻人认为是“造成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企图扼住台湾咽喉”的工具。今年“太阳花运动”显示出两岸关系本质是多么脆弱,没有政治互信的两岸关系,只要一丝寒风就感冒;缺少认同的两岸关系,其实禁不起一点点的折腾。
在我看来,两岸关系已经进入秋天。这个秋天不是一个固守元气的秋天,而是一个可能动伤元气的时节,如果再不小心警惕,两岸的履霜坚冰都有可能出现。
进入两岸秋天的国民党,体质能否抵挡寒风是一个问题。今年底的“九合一选举”如果受挫,特别是台北或台中如果均败北,作为党主席的马英九,可能会被迫辞去主席职务。体质越来越虚弱的国民党会如何看待及处理两岸关系,将成为国民党未来一年的必要功课。选择加强两岸政治关系,还是继续止步不前,甚而退缩,考验着国民党的智慧和能力。
笔者以为,两岸最核心的关键词应是“认同”,它才是两岸关系的阳光,只有两岸有了重叠认同,彼此才能有真正的互信,两岸关系也才能大步平稳前进。因此,两岸应把问题的解决放在和平发展期内,找到共识与实践。亡羊补牢或许为时不晚,现阶段如何谨慎行船,多给对方一些温暖,对于已进入秋天的两岸反而显得格外重要。▲(作者是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