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走向“新常态”,不回避“新问题”

2014年11月12日 08: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张国栋认为,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实现中国梦,共筑亚太梦想的根本出路。
房地产市场呈现两大“新常态”呼唤调控新思维。
资料图片:房地产市场呈现两大“新常态”呼唤调控新思维。(来源:东方IC)

  在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提出6个月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观察家认为,中国领导人“新常态”之论,向世界发出了这样的信号:走向新常态的中国也将给处于缓慢且脆弱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注入持久动力。(1110日新华网、《新京报》)

  舆论注意到,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阐述了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机遇、怎么适应新常态等关键点。他认为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他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这标志着习近平“新常态”之论进一步成形,应该说是中国和亚太,乃至世界经济领域的福音。

  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7.4%,这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甚至唱空论调的出现。事实已经而且还将证明,这样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尽管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至7.4%,但据IMF的测算,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超过美国。对亚洲而言,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动亚洲增长0.3个百分点。

  这说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是健康的、正常的。进入新常态后,由于总量规模大,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降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不会减弱。同时,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这对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和健康发展都有重大的正面效应。相应地,这对中国的国计民生自然也是看得见的利好。

  有必要指出的是,走向“新常态”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中肯定会有一些相应的“新问题”。这也正是习近平在阐述新常态时所提醒的,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这里,虽然习近平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新矛盾”、“新问题”和“潜在风险”,但专家们对他的上述判断普遍有共鸣。比如房地产的“去泡沫”、影子银行与地方债务的“去杠杆”、产能过剩“挤水分”等等,都是对早先累积的失衡因素和矛盾的调整和化解。

  事实上,除了这些“早先”的“新问题”外,在走向“新常态”的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新的矛盾、问题和潜在风险。这是正常的,难免的,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尽力化解。而且既然要告别“旧常态”,就要扭转一段时期增长速度偏高、经济偏热、增长不可持续的累积因素,克服改革滞后形成的“体制病”和宏观失衡“综合症”,这绝对不是容易的事。能不能适应是一个方面,出于利益考量,暗中使绊子的情况也未尝没有。这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总之,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实现中国梦,共筑亚太梦想的根本出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坚定不移把改革事业推向深入。”习近平在演讲中强调,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就要为创新拓宽道路,就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着实令人感到精神振奋。

  可以相信,有党中央的决心,有全国人民的信心,有深化改革的动力,有走向“新常态”的战略,只要我们努力,所有“新问题”都不算什么,谋求持久发展,实现中国梦,共筑亚太梦想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变为现实。(中国经济网网友 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亚太自贸区是一盘很大的棋

     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 实现“亚太梦想”

     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因APEC而改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