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日前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提出,医疗体制改革和全科医疗发展有密切关系。他批评道,大医院不真正体现公益性,社区全科不可能发展好。他称目前公立大医院没有提高基层医疗的动力及责任感,与基层的联动模式目的变成了为医院提供更多病源及收入。
钟南山坦言,大医院的经营理念和实践,客观上阻碍全科医学的发展,基层越不得力,大医院收入越高。社区医疗成功的标志应该是,大医院的患者数量明显减少,但疑难病人比例增加,大部分病人到社区看病,最终达到大医院及社区病人均明显减少,因为防病水平提高。他说:“新英格兰杂志研究过,一个1000人的小区,有750人会生病,500人可以自愈或自行简单服药解决,250人要看社区医生,只有9人需要到综合医院住院。是金字塔式就医模式。而目前中国是‘倒金字塔式’,小感冒也要上大医院。”
钟南山身份特殊,他是中国工程院士,是名医,又当过人大代表,往往说话直率。但是,这一次他说:“大医院伸出很多‘腿’,到基层搞分院,是为了提高水平还是增加收入?”更像是一个医疗界的“深喉”。
众所周知,广东特别是广州等地,这两年大力推广社区医疗,不少大医院都积极与社区医疗配套设施挂钩,非常热闹一阵子。而钟南山却毫不留情地指出,大医院目前的做法,客观上阻碍全科医学的发展。钟南山提出的所谓“全科医学”概念,其实是目前医疗改革中的“顶层设计”的问题,正如他自己表示,发展全科医学,需要大学全科医学系、大医院培训计划、场地设备、医生待遇、职称晋升、首诊及转诊制度的政策引导,是系统工程,绝非卫生部门可以单独搞定。
可见,钟氏的“全科医学”推行落实,从地方上的立场来说,是短期难以实现的任务。但是,作为“深喉”钟南山所“爆料”出来的“与基层的联动模式目的变成了为医院提供更多病源及收入”的做法,我们是有足够资源去对已经实施的项目进行反向回溯一番的。还有他所说的建立“金字塔式就医模式”,就更加是有可能的。只不过,我们的有关部门,愿不愿意在“底层设计”上花更多的精力,我们就只能期待了。
其实,怎样让更多的病人流向社区医疗机构,做法并不复杂,只要想方设法保障社区医院里有更多的名医问诊、更廉价的优质医疗和药品资源,就容易形成新的就医氛围和就医习惯了。正如司法界,强制让名律师每年从事一段时期的“司法救济”服务,效果就很好。在媒体的舆论报道中,“深喉”钟南山,往往同时也是“议员”钟南山。剩下的问题是,钟南山的直言直语,“有关部门”有没有听进去并从善而流。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