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面子难得拨款”暴露考核机制硬伤

2014年11月10日 06:53   来源:长江日报   徐义闯

  近日,陕西省凤翔县田家庄镇河北村部分村民反映,在本村没有任何村办企业,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村委会举债70余万,修建一座进村仿古牌楼和铜牛雕塑。该村党支部书记接受采访时称,河北村要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而这些面子工程是必不可缺的,否则很难要到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援助单位的支持。(11月9日《华商报》)

  一个并无任何经济来源的村委会举债70余万就为了建仿古牌楼、铜牛雕塑等形式上的东西。对于借款搞面子工程,村支书倒是不予避讳,直言“不搞面子难得上级的拨款和相关单位的支持”。如此看来,村委会也是放长线钓大鱼之举,有苦衷,而最根本的目标是拿到拨款与支持。对此,上级部门是真蒙在鼓里还是视若无睹,其实公众自然明了。

  时下,推动“三农”发展进步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类“新农村”、“样板新村”、“示范新村”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必须看到的是,典型村、样板村的共性是企业众多、产业形成特色、经济实力强。比较而言,凤翔县田家庄镇河北村是名副其实的“一穷二白”村,如此不顾实际,“舍本求末”的举债装潢形象的做法其实也与所谓的“样板”、“示范”创建路径南辕北辙了,更让人诧异的是如此大费周折的目的竟然是获得上级的拨款和援助。

  要建设新农村,想要致富发展是每个贫困乡村都迫切期盼的,求发展谋出路是正途是正当需求,但却需要装潢打扮得富丽堂皇才有谈判资格,真是有点先天下之滑稽。根子还是出在考核的形式主义上面,考核组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就是听听汇报、看看材料,不是去帮扶脱贫致富,不是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反而“嫌贫爱富”派发拨款和援助。如此考核评估机制之下,村支书的“不搞面子难得拨款”不愧为一句无奈的大实话。这其实是一封生动的违法乱纪的举报信,贫困乡村需要拨款若能通过正常渠道,实事求是的获得,可能就不会催生如此滑稽的行为了,这也着实反映的是考核机制上出了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