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券商创造出劣后级部分收益超过30%的骄人业绩,其中隐藏着利用信息优势制造腐败的猫腻。能够买到券商分级产品的“自己人”,扮演的就是雅贿里的受贿官员的角色。对这种“信息即金钱”的腐败行为,必须从严防范
给老板干活和给自己干活,效果就是不一样。用别人的钱投资和用自己的钱投资同样如此。作为金融市场创新之一的分级资管产品,给出了印证。
曾经有券商的一只分级产品,成立3个月即亏损清盘,期末发现这个产品居然八成多的仓位是一只ST股票。如今,又有券商创造出劣后级部分收益超过30%的骄人业绩,只是,这只产品的劣后级部分持有者全部是公司内部人士。
在投资时,“谁买了”经常会被用来当作指标。如果一只股票,公司的高管买了,会被当作利好。同样,如果一只理财产品,可能是信托产品也可能是银行产品,更可能是所谓的券商资管产品,购买者里有公司内部人士,而且投资规模可观,那么同样可以当作好消息。只是,这个好消息无法变成普通投资者的行动,因为,这样的产品你往往买不到。
按照教科书的解释,所谓的分级产品,就是一只资产管理产品分成两部分,一个部分叫优先级,这部分收益稳定,但比较低;另一部分叫做劣后级,这部分的收益和亏损都带杠杆。在正式开始运行投资后,亏的时候,先亏劣后级部分的钱,以此保证优先级的稳定收益,当亏到一定时候,清盘;赚的时候,优先级部分还是拿事前约定的收益,但劣后级可以享受更大的收益。
从道理上说,分级产品的这种设计没什么不合理的,但是如果券商事前知道风险水平极低,却仍旧设计出这样的分级产品,并把劣后级卖给“自己人”,恐怕就不太合理了。
据说,古代有种腐败叫做雅贿,官员把自家的古董放在古玩店由其代售,行贿者则掏银子把这个东西买下来,再送给官员。这样转一圈之后,东西还是那个东西,银子则流进了官员的口袋。
也是据说,有人利用股票市场对敲完成行贿。比如说,某只股票突然莫名其妙被打压,在瞬间有人完成了接盘,随即该股票重新回到原来的运行轨道或者进入拉升行情。接盘人的身份无法解释。
比较来看,能够买到券商分级产品的“自己人”扮演的不就是雅贿里的官员吗?
对于利用信息优势腐败的防范方法不是没有。商场抽奖会公证,会声明自己员工及其家人并不参加,找工作也会被问你有没有亲属在公司里工作。只是,这些简单易行的防范手段在钱来钱往的金融市场上并不存在。从这个角度说,金融市场何其落后。
当你还在研究理财产品说明书,当你还在犹豫要不要排大队去买新发的国债,有的人已经先知先觉了。当你还在懊恼家里网速不够快,没有抢到你想买的产品,当你还在盘算买到的理财产品到底能比定期存款多收几斗时候,有的人已经拿到了那种你以为是天方夜谭的高收益。
难道,信息即金钱就是这么个事情?(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溟)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