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政七街(农业路—农科路)自8月下旬重新通车以来,路面行车顺畅,但也有行人抱怨,本就不宽的人行道上,还预留了树坑,使得行人通过艰难。(10月21日《河南商报》)
随着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出行工具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然而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多,在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道路交通拥堵就是其中影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道路拓宽是全国各地普遍认可并实施的一种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过去很多道路交通的建设仅为通行方便,这些道路普遍存在着道路过窄、人车混行等问题,已不能适应如今日渐增长的汽车数量。拓宽道路不仅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可以保障行人出行安全、提高市容市貌,是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然而本是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郑州市的政七街却引来了市民的抱怨。道路拓宽后,政七街一方面路面行车确实顺畅,另一方面人行道却是狭窄异常,除去绿化树池仅有0.3米宽。道路拥堵和人车混行确实不再,“行人通道”却成了“独木桥”,行人走在路上只能或是“溜墙边”或是“走着跳”。
事实上政七街的闹剧并非个案,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如此人行道为道路拓宽“牺牲”的情况,市民们甚至自嘲的评起了“最窄人行道”。面对如此情况笔者不禁疑问,为何“行人通道”屡屡成为道路拓宽的“牺牲品”?为何民心工程只方便了一部分人民?难道汽车里的行人和汽车外的行人不是同为人民吗?
人行道成“牺牲品”,表面看来是政府拓宽道路时规划的失误,深究其根,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一些政府将道路拓宽这个“民心工程”视为“政绩工程”,只关注其解决的道路拥挤和人车混行问题及其背后拉动的经济增长,而对关乎行人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的人行道的情况经常是视而不见。
古语有云“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人行道虽小,却是关乎民心的重要工程,道路拓宽不能顾此失彼,政府执政也应以民为本。“最窄人行道”已成事实,政府在弥补过失的同时更应深刻反思,为其他民心工程敲响警钟。需知心系人民、执政为民,才能真正让民心工程便民利民。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