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抗日神剧了

2014年10月16日 09:11   来源:中国网   朱四倍

  麦家开创了国内荧屏“谍战剧”的风气之先,紧随其后的跟风者越来越多,电视荧屏一度几乎被徒手撕鬼子之流的“抗战神剧”所攻陷,麦家痛斥这种极端的现象:“现在很多影视剧是雷剧,史实、情节根本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让人不忍再多看一眼,我觉得这非常遗憾。”(《西安晚报》10月15日)

  近年来,对抗战神剧的批评声越来越多,但无法阻止“神剧”的蔓延,如如《抗日奇侠》等影视中主角多数神功盖世,连枪炮都不怕,还有的大肆加入“三角恋”“四角恋”之类的情感戏,对抗战精神的扭曲和戏说革命的倾向暴露无遗,已经严重遮蔽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而是把抗战当成了一种“观乐”,是一种极端的娱乐化。正如麦家先生所说,电视剧也是一门艺术,可以虚构,可以夸张,可以用技术手段戏剧化,但前提是必须要尊重历史!绝对不能口说无凭,那就不叫虚构,叫做虚假!

  众所周知,英雄主义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对革命和抗战的豪迈热情和浪漫想象,能让观众受到教育的同时,得到审美和娱乐,体现的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价值观,而过度娱乐的“抗战神剧”则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游戏,少了真正价值观的内涵,是对社会和公众的“愚乐”。

  就笔者的观点,这已经不是展现乐观主义的热情,而是一种“观乐”。所谓“观乐”,一是把娱乐本身当作目的,而非张扬抗战精神,二是戏弄观众,戏说历史,把观众和历史当成了牟利的“物品”,三是在让感官娱乐无限放大的同时,观众低级娱乐的迎合无形中消解了历史的尊严和价值。这已经引起了管理部门的批评,认为个别剧目在表现抗战和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史真实和生活实际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战娱乐化。

  站在文化的角度,从“乐观”到“观乐”的抗战神剧蔓延与后现代主义有关。后现代主义是一种致力于颠覆和解构传统的思想风格,它怀疑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最终导致形成了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和少于自我反思的文化风格。反映到影视上,就是一切所谓真理、正义、宏大叙事、英雄神话、崇高及伟大使命等价值取向遭到怀疑、疏离和消解。而在娱乐崇拜的大环境下,观众的需求就是市场的要求,影视呈现出典型的世俗性、消费性、消解性等特征,让影视剧把经典当成消费品,不惜将英雄人物矮化、弱化、丑化,乐观叙事被感性欲望叙事替代,消解了革命抗战影视所应具备的严肃性和经典性。

  从根本上说,“抗战神剧”多出与价值观的引导缺位有关。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国大众消费文化的真正危害,并非缺乏什么抽象的崇高理想、终极关怀、宗教精神,而是以娱乐消费领域的畸形繁荣掩盖了公共领域的萎靡。“抗战神剧”的娱乐对象是公众,追求的是当下直接的快感,消解了一切外在价值,历史的崇高和尊严被弱化,仅仅成为大众文化的消费对象。也就是说,作为革命抗战精神价值载体的影视艺术形式本身,正在产生异化和变异。隐藏其后的实质问题就是价值观的混乱和模糊,或者说,过度的娱乐化正在驱逐价值观的影响。

  “抗战神剧”误导受众,更是对青少年认识历史和革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话,可能使其找不到指引人生的历史坐标。影视是文化艺术,是人类的精神载体,而“抗战神剧”是功利化和商业化的遗产,意味着“抗战神剧”仅仅是谋取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就当下来说,惟有纠正制作者将革命抗战影视看做追名逐利的工具,才能阻止从“乐观”到“观乐”的不良倾向,进而让我们找到迷失的、对抗战历史缺少敬畏和温情的价值路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