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明星嫖娼,社会真实态度比网民严厉

2014年09月16日 10:23   来源:环球时报   社评

  电影导演王全安因嫖娼被抓成为昨天最轰动的新闻。演艺明星嫖娼、吸毒丑闻的单子在不断拉长,公众兴致盎然,这像是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场的一道“风景线”。

  有人谴责王全安,即所谓“活该说”,有的对“为什么是他”打抱不平,还有人提出“嫖娼合法”的不切实际要求,此外有人特别强调王全安不潜规则小演员,而是自己花钱嫖娼所包含的“道德”。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全安嫖娼被抓被炒得很热,这可能让他付出长期代价。

  其实被抓的代价,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并不太高。王全安是行政拘留,正常情况下不出半个月就会获释。他又不在仕途,不怕案底,被抓十几天几乎可以当做他“深入生活”。   

  一些人指责警方对王全安“不宽容”,事实上,嫖娼这种事对任何人都是高风险的,“江湖上”有“谁被抓住谁倒霉”的共识。这一点上法律倒是大致平等的。

  王全安未来真正的不确定性其实都散落在社会上,这包括周围的人和“公众”将怎么看他,他导演新片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是否会受到嫖娼事件的影响,他的商业价值是否会因此降低,等等。

  因嫖娼、吸毒丑闻遭短时间行政拘留的其他演艺明星也都将面临相同的考验。舆论场一时间大量嘲讽和开玩笑的段子,实际上已经对他们构成冲击,人们在银幕上再看到他们时,很长时间里将无法回到从前的印象。这些比正儿八经的批评和惩罚,更具毁灭性。

  中国社会显然比过去宽容多了,但道德形象对演艺明星远不是无关紧要的,这首先不是个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个事实。在世界范围内,这个判断也在大多数情况下成立。那些爆出严重丑闻甚至吃了官司的各类明星仍能在事业上屹立不倒的,多是绝顶的实力派,比如科比·布莱恩特、休·格兰特等。他们的特殊抗丑闻表现,有时让人产生所有演艺界人士都可以像他们那样幸运的幻觉。

  中国舆论场如今很追捧明星因涉黄毒被抓的丑闻,可以说不管被抓的是谁,都会带来舆论消费的狂欢。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对明星的道德要求仍比西方严厉,换句话说,中国出科比·布莱恩特、休·格兰特会更难些。

  中国该不该对明星们“更宽容些”呢?对这个问题,中国的老百姓有更多的决定权。如果大家继续看涉黄毒明星拍的电影,听他们的歌,尤其是不反感他们做流行产品的广告代言人,那么对这些明星的追究就会完全缩小到法律层面。现在的情况是,除了法律,市场也不同程度参与了对他们的惩罚。

  市场是很真实的东西,它直接连着老百姓的感受。舆论场的主观因素可以人为配置,市场的规则更加客观无情。总体来说,舆论场上对涉黄毒者的同情声音往往多一些,市场对他们则要严厉一些。而后者更具有决定意义。

  市场化在引导中国形成这样的规则:一方面个人有更多选择和自由,一方面社会的法则越来越清晰、坚决,每个人做出一项选择,就意味着同时选择了一种结果。当一个人选择超出大众水准和身边人的“自由”时,就很可能会付出额外的代价。

  必须指出,这是中国社会与传统、与对外开放都盘根错节的内在逻辑。舆论场上潮水般的戏谑声、掌声和哨声看上去毫无规律,预示了各种侥幸,大家千万别被那些表面的东西蒙骗了。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