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巴车半路丢弃产妇,击穿人性底线

2014年08月22日 08:44   来源:钱江晚报   高路

  18日晚上11点多,在京台高速由南向北K458公里处,一名乘坐高速大巴客车去济南的产妇自称即将临盆,却被客车司机赶下车。结果,产妇在高速路边自己咬断脐带产下一名女婴。报警后等待救助的过程中,这名43岁的彝族产妇还抱着孩子步行了近6公里。所幸的是,被送到医院治疗后,母女平安。

  我们很难想像,那6公里的漫漫长路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一个母亲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一群人伤害了她,但怀中的宝宝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力量。

  败类,禽兽,在网上,比这还难听的词不绝于耳。网友们的愤怒情有可原,公交车上孕妇无人让座尚且会引发众怒,何况是丢弃一名临产的母亲。司机的行为已经击穿了普遍意义上的对人性的所有底线,让全社会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怎么谴责都不为过。

  我们无法原谅也无法理解。司机的冷漠与女子的坚强,恰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本来可以用爱心的方式交集在一起。我们曾经见过马路上那些主动为产妇围起来的人墙,也曾经见过雨中为产妇撑起的伞,那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幕。

  对于一个大着肚子的女人,司机有很多应对办法,打电话报警,打电话叫120,如果事情紧急,在车子上圈一块地方,让她躺下来,找一个妈妈帮忙也是一种办法。可他偏偏选择了最坏的一种办法。

  对女子是这样,对司机而言何尝不是。司机认为自己只是赶了一个人下车,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被赶下车的那个人之后遇到了什么事,跟他无关。可是,乘客买了票就与运输公司达成了协议,司机有责任将其送到目的地。中途赶人下车,首先就破坏了约定,他要承担法律责任。在高速路上将乘客赶下车,她怎么下高速,一个孕妇,她有可能翻过高高的高速公路护栏吗?出了事怎么办?他还是要承担法律责任。产子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难产了怎么办?得并发症了怎么办?这些事一旦发生,他同样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这么多风险,全被司机抛之脑后。这是怎么样的冷酷无情才能轻飘飘地甩出下车去那句话。

  某种程度上说这么做也非常愚蠢。他的行为其实也把自己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这跟马路上扶不扶老人,别人危难之时能不能出手相助,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做好事得不到回报,做坏事得不到惩罚,社会就会失衡。如果道德不足以约束一个人的行为,那么法律就应该及时出场。社会有责任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她的利益,让法律来找回正义,这不仅是为产妇讨回公道,也是在维护社会本身。

  我想,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到这辆车,找到这个司机,母子平安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我们大家都应该为之高兴,但不能让那个司机侥幸的心理得逞,他必须受到处罚。也许,这就是我们安慰一个母亲的最好方式。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