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湘潭产妇之死?

2014年08月15日 11:12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湖南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一产妇在剖腹产时因羊水栓塞死亡,家属与院方冲突,经媒体报道激起轩然大波,成为最近两天互联网上的头号热议焦点。中国舆论场上不断飞来这样的激烈。

  【原因一】我们都太“急”着去了解真相

  在当下中国的医疗生态中,急诊有着另一番涵义。“急”成为一个最重要的标志,而“诊”的科学、理性和尊严则荡然无存。因为急,医方可能未能及时告诉家属病情,抢救无效后未有定论就可能急着处理遗体。因为急,家属可能存在不理智行为,急着挥起增加赔偿价码的“杀手锏”。当然纵观事件,最急的可能还是媒体,在报道中极尽煽情,口诛笔伐,在多事之秋,以“产妇死在手术台:和新生儿未见面就匆匆永别”此类的标题,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医患矛盾,急着要把医院医生送上道德审判台。

  再推而广之,医改中急与不急却冰火两重天。公立医院淡定,私营机构着急。但事实上,不仅《医生资格证》和《医生执业注册证》对此限制重重,最大的阻力可能不是来自医院,而是来自公立医院的医生。医生往往抱怨,“好不容易进了很好的三甲医院,被制度逼着去写论文、评职称,有些人真的从来没想过要从医院出来。”

  最近《产科医生》和《产科男医生》热播,医疗职业内部的艰辛和不易逐渐为外界所了解。相反,《豪斯医生》和《实习医生格蕾》中,那种静水流深,缓慢地将温情和人性淡淡地兑现出来,方才是医生的世界本该有的面貌。可惜,我们都太急了,等不到人性绽放的那一天,急躁已经充满了我们中不少人本已局促的生存空间。

  真相急不来,而改革等不起。【详细

  【原因二】医患双方互不信任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晚上8点以后,家属接到产妇所在村的村支书的电话,告知产妇病危。正是医院这一有悖常理的举动,令一直焦急等待的家属极为不满,进而也产生疑虑:为什么医生不直接告知近在手术室门外的家属,而要大费周折地通知村干部?他们试图跟院方沟通,以求释疑,可是,找不到负责人,护士只是告知他们正在抢救。一个疑问得不到解答,就会有无数个疑问接踵而生,慢慢击溃本来就不是很牢固的互信关系。

  医患关系纠葛数年,互信缺乏导致的是医院与患者双输的局面。患者强势,医闹成灾,医院强势,患者苦楚。湘潭产妇之死,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医患互不信任造成的悲剧。要化解信任危机,营造健康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长期共同的努力。医患互信缺乏有很多原因,其中很关键一点在于,医患双方信息的极度不对称。这也是湘潭产妇之死事件闹大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强沟通,才能消除隔阂,化解本不应该出现的矛盾。相关部门也要反思,如何让行医、就医和监督的全过程更公开透明,减少因此而造成的互不理解与焦虑,用各种技术性的治标手段,减缓矛盾,为重建互信关系的治本赢得时间。【详细

  【原因三】舆论流水线上的次品太多

  如今相当一部分新闻热点都以类似的模式生成:基层发生了一个冲突,它被不完整地呈现到媒体和互联网上,评论和吐槽蜂拥而至,大量声音的汇集构成了新闻之上的新闻。如果这种冲突中哪怕有权力的一点影子,它就一定会被放大,成为热点中尤其令人兴奋的靶子。

  如此热点生成模式几乎成了一条流水线,它十分多产,但次品率也很高。舆论场已经嗜热点成瘾,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但在这之上,社会形成一份对它的冷静认识和反思却是必要的。这会反过来让舆论场感受到压力,增加舆论场上自我纠错的动力和紧迫感,它也会有助于社会对舆论场众声喧哗越来越有承受力。

  相信有兴趣认真跟踪每一个热点来龙去脉的国人并不多,目前的舆论热点有些已是虚热。当那些很刺激的故事对主流社会逐渐成为“耳旁风”的时候,中国互联网舆论场就完成了对社会不可避免的一轮洗礼,并且实现了软着陆。【详细

  微言大义:

  @Ceci_Chung:我们不缺乏同情心,缺少的是了解事实以及事实之全部的辨别力!

  @青青meigirl:不管死因是什么,但最起码医院对患者的态度应该改善。

  @公孙大拿: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裂痕,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公共事件的“妥协”、“私了”下,一点点扩大的。

  @一只猫的英雄主义:医学科普之路还任重道远……

  @程莉:产妇之死,本是悲剧。而媒体本应站在更高处,怀着悲天悯人之心,为匡复社会正义,弥合社会裂痕而努力。但他们中的部分人却让我们深深地失望。

  @call_me_栋哥:据说婆婆当场说了句“没了子宫怎么生二胎啊”,让我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国2》里的一个情节,一个孕妇生完小孩之后,婆婆做的是木瓜炖鲫鱼,为的是奶水充足;妈妈做的是鱼腥草炖鸡汤,为的是愈合伤口。亲疏立见!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湘潭产妇之死”综合了医患和婆媳两大热门议题。这个时候,围观者们总会自动分裂成几大阵营,彼此咒骂着,发泄着积久的快意恩仇。在众人站稳立场的情绪狂欢中死者却被消费了N遍。可是,这样的结果除了拉大仇恨又能得到什么呢?“产妇之死”也许只是一个意外的悲剧,但这起悲剧毫无疑问给已经不那么牢固的医患关系又添了一把火,没有人能从中得到好处,因此,对于“产妇之死”,我们谁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都得负起责任。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