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费之争中的秩序与对话

2014年08月14日 08:16   来源:红网   周俊

  原本20分钟就能到的路,市民瞿小姐和的哥郑师傅因为20块钱小费,争了将近两个小时。“这样的司机实在太过分了。这样强行要小费!这样真的好吗?”8月12日,@倩姐是美人儿在微博上向潇湘晨报抱怨,记者调查发现,原来是因为打车软件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乘客确实没选加钱,而司机收到的订单则显示对方愿意多出20元。(8月13日《潇湘晨报》)

  这原本是一桩挺好的买卖:通过打车软件,瞿小姐可以“避免套牌车、而且有司机的电话”,以确保安全,而郑师傅也能因此“提高自己的运营效率”。这恐怕也是打车软件自面世以来,便广受欢迎的原因。不过,两个人的僵持,倒也不难理解,一个不明就里被多要20块钱,一个莫名其妙丢了20块小费。钱虽然不多,只是这样的生硬,恐怕是谁心里都难过的坎。

  当然,情绪归情绪,就事情本身而言,也并非就那么地棘手。问题的症结其实只是在于,打车的瞿小姐是否选择了加价功能。双方各执其词,却始终没能回归到核心的议题上来。要弄清到底怎么回事,只要能搁置争议,去看看双方手机的消费记录即可。即便是双方手机的打车软件中,没有相关的消费记录,如果非要较真,那也可以通过技术提供商查询到相关记录,或者是发现问题的根源。如此一来,又何至于闹得僵持不下,还要惊动110呢?

  当然,过多诘责双方的理性缺失,姑且不说是某种高姿态下的裹挟,置于当时的情境来看,恐怕也是有失偏颇的。不妨设身处地去想,有多少人能够在当时做到心平气和地对话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也是身处高度发达的技术时代的现代人,在形成技术依赖下的集体病症——信任缺失、情绪焦虑等。于瞿小姐而言,20分钟的快捷,却充斥着危险的焦虑;于郑师傅而言,20块小费的不安,所关联的是此前数次被乘客放鸽子之后的信任消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现代繁荣,带给我们先祖难以想象的便利。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高歌猛进的时代,所带来的浮躁和功利,所带来的焦虑和迷失,正让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社会秩序变得逼仄而冷峻。当然,技术进步不应成为这个集体病症的替罪羊,焦虑和迷失,只会深刻发生于人性的溃败和信仰的坍塌之时。

  于此而言,小费之争,虽以技术修补平息,但其实还是有关秩序与对话的生态映射。消弭此种争论,可能需要的是一场超脱于技术修补层面的改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