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恩施州来凤县地税局办公室的一名年轻干部肖某,在宴请恩施州地税局来调研的领导时,因喝酒过量而猝然身亡。为进一步核实事件,媒体致电相关单位,但态度默然:或推诿、或冷漠、或失语。(7月30日人民网)
近年来,从江西吉安公路局主任“陪酒死”获赔,到四川蓬安学校教导处主任“醉死”,再到浙江国税部门公职人员的母亲因儿子应酬喝醉被迫向省委组织部部长求救。一起起“陪酒猝死”案件令人唏嘘,与此同时,被曝光的“陪酒死”事件可能仅是冰山一角,多少“酒烈士”战死“酒场”却无人问津,不禁更让人心有余悸。
此次湖北恩施来凤县的“陪酒猝死”事件,身亡的干部年仅31岁,妻子已有两个月身孕,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瞬间破碎。悲剧的产生,既源于该年轻干部自身难以自持,也源于“陪酒”、“陪官”之风尚未扭转,更源于干部任免考核机制的诸多“人情”因素。
事件一出,评论不断。有人称,如果该干部能够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婉拒领导的“陪酒”要求,就不至于“陪酒”赔上性命。然而,一次拒绝可能“躲得过初一”,但是“陪酒”之风不消,年轻干部如何能“躲得过十五”?婉拒了领导的“陪酒”,领导不高兴调研给了差评怎么办?当我们进一步探究“陪酒之风”盛行的原因,则不难发现,除了中国自古“酒文化”的影响,更有着干部任免考核机制不完善的因素。如若真正以百姓“雪亮的眼睛”来审视领导干部的实效、实绩,而将“陪酒”、“陪官”放到干部负面评价考核之中,还有多少领导干部敢于违背民意、敢于“赔上”自己的前程?
陪酒干部的猝死令人惋惜的同时,更应深刻反思我们当前的领导干部考核任免体制,当干部能够通过百姓“检验”自身政绩,而非依靠“酒精考验”领导喜好,“陪酒死”的现象才有消失的可能,年轻干部和他们的亲人才能真正放下“酒精”的包袱,甩开“实干”的臂膀。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