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尚未正式交付的大桥暴雨后现异常。近日连续暴雨,毕节市的雍阳大桥桥面出现了多处不同程度的皲裂、变形,隆起最高处与正常桥面的垂直距离达20厘米左右。大桥工程投资9500万,至今尚未正式交付使用。(7月18日中国新闻网)
真感到悲哀。一座投资近亿的大桥、一座连接纳雍县东城新区和主城区的主要运输枢纽,尚未正式交付使用就“出事”了。桥的整体质量是否存在严重问题?桥的安全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吗?据了解,雍阳大桥工程自2010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原计划在2014年1月10日全面竣工,后推迟至2014年6月30日正式通车,然而至今尚未正式交付使用。现在很多工程都在“抢工期”,这座大桥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磨洋工”?难道是因为大桥在设计或施工方面存在“硬伤”,所以才一拖再拖?
据当地居民介绍:因大桥地理位置优越,虽未正式通车,但往来于县城新旧城区之间的车辆多是途经雍阳大桥。未正式通车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的大桥却并无管制措施,任由车辆过往,万一出事怎么办?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形容,就是“细思恐极”。
同时,也感到几分庆幸。大桥幸亏在交付使用前出现了问题,才避免了造成更大的损失。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大桥而言,问题越早暴露越好——首先,可以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早排除隐患;另外,大桥可能存在问题的信息广为人知,相关方面很难遮遮掩掩,舆论的倒逼会成为最好的监督者,督促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近年来,公共工程、重点工程出问题的新闻不绝于耳。而与之相对的是,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长期稳坐职务犯罪的“头把交椅”。在一些重大工程密集上马的地区,涉案人数和金额成倍增长,令人触目惊心。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预防处甚至曾经披露,部分工程项目三分之一工程款被用于行贿。
可以毫不避讳地说,每一个“豆腐渣工程”的背后,基本上都隐藏着一些猫腻甚至是腐败行为。要想确保公共工程的科学合理建设,一方面要在公共事务中真正引入老百姓的监督,不能任由某些人暗箱操作;同时更应实施“重大问题责任倒查”制度,有责必究、惩前毖后。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