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让座”不该成为口水议题(图)

2014年07月21日 07:26   来源:长沙晚报   文峰

漫画/薛红伟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主动让座了,但偶尔遇到一些让人无语的情况,你还会让座吗?7月16日下午,刚做完兼职踏上回程的大三学生王丹丹(化名),在重庆市276路公交车上,一位老太太将唯一的空位让给了其十六七岁的孙子,却要求坐在一旁的王丹丹给她让座。王丹丹没有让,老太太便一直大声抱怨其没教养,惹得车上乘客一片讨论。 (7月20日《重庆商报》)

  对有争议的公共道德议题,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有定论。这次“让座风波”甫一入网,按捺不住情绪的年轻人便抡起道德大棒,跟帖过万,声援女生。而年纪稍长一点的人却认为,这个女生应该让座,不能降低自我要求。于是,继“不让座被掌掴”事件之后,公交让座一事又引出口水多多。

  以往,公交车上不让座,常常会遭人鄙视和冷眼,因为彼时,人们认为老年人是绝对的弱者。可现实证明,问题并没那么简单。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生病的年轻人和一个健康的老年人,谁是弱者?一个刚加完班的年轻人和一个坐车去公园散步的老年人,谁是弱者?所以,案例一多,问题复杂了,讨论也就变成了一场年轻人与老人的口水战:老人批评年轻人不尊老敬老,年轻人责怪老年人倚老卖老。

  然而,于千万新闻之中,遇见让座与不让座的一二特例,看到一两朵奇葩,本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若将特例升华到舆论口水战,硬要分出个对错,反倒显露出公众践行美德还不是十分的自觉。如果两个群体,都以为自己才代表着正义,非要说服对方,讨论也就只会变成争论。

  火冒三丈,张嘴骂人,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让座是一种美德,也是一道个人自选题,它不是一种法律义务,别人怎么做与自己怎么做是两码事。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事件常常会出现一个沉默的螺旋。老年人离网络远,不玩微博,不掌握大众传媒上的话语权,他们在自媒体舆论场是失声群体,所以一旦有这样的事,事情还没全貌呈现,年轻人的口水便失去理智地在网上说要伐恶。可老年人的失语,也就很难在互相理解之下,达成共识。

  其实,只要有人的地方,美德就会有它的影子。这影子会照耀旁边的人,并且,让新的美德发芽,反之,失德也一样。不过,在时下之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白发老人会越来越多,如果人们还围绕极端个案,陷在“让与不让”的争议泥淖里,那么,只能说明我们还没做好迎接这种老龄化趋势的心理准备。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