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记者就体育加分人数众多的问题,采访河南省体育局宣传处处长时问到“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审查具体由谁来做?”河南省体育局宣传处处长犹豫了一会说“能不能你问之前咱先沟通沟通?”(7月7日新华网)
记者的这个问题,不仅将官员问蒙,甚至还大言不惭的问别人“能不能问前沟通沟通”。这样的说辞,一出口注定就是一个笑话,作为政府部门,除非涉及国家机密,其他都理应告知公众,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自然也就没必要提前通气。若问答都变成按剧本来演,那还有什么意义,且不说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公众也不是好糊弄的,纸糊的窗户早晚得捅破。
其实,官员的“沟通沟通”也许并不是说这个问题不能说,更多的显示出一种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也许记者的提问太过唐突,也许这个问题不归他管,若事先沟通能便于更好的掌握这方面情况,心里有底,脑中有稿,才能解释得更清楚。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说“沟通沟通”远比“不方便回答”或“正在调查”更讨人厌。毕竟,“事前沟通”就是在直白暗示要“彩排彩排”,彩排后呈现出的画面,群众只能惊呼“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毕竟,修饰了就不真实了,给公众一个“假大空”,这样忽悠真心没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沟通,沟通的结果无外乎两种,一是记者按照官员的本子走,只问干部指定的问题,官员便能圆满地呈现一次正面的形象,这样的形式记者纯粹是“配合表演”,以假动作来塑造干部的“高大上”;另一种就是干部按照记者的剧本来,提前准备,更好地扬长避短、遮瑕掩瑜,呈现出最好的状态。不论哪种,都不过是形式主义,让真实变了味,这样的假新闻公众不需要,他们心里有一杆秤,能明辨是非曲直,这样的假面具一旦被揭穿损伤的还是政府公信。
这也显示出个别官员的真实心态,在与公众沟通中,总是喜欢按照规定程序来走,没有稿子就慌了神、没了主。讲话背稿子、回应念稿子、采访定本子,将官方与公众的沟通最终搞成了形式主义,这样的角色扮演没有了真实可言、没有了真情可感,充斥的都是敷衍。
“提前沟通”不过是哗众取宠,试图忽悠群众,但最终损害的还是政府公信。这样的字眼不应该出现在官方的词典里,群众享有知情权,对于公众的质疑,官方理应立即回应,及时解释清楚,这才是官方该有的姿态。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