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河涌水质何时才能稳步改善?

2014年05月16日 07:25   来源:羊城晚报   柳絮

  不知不觉间,广州市环保局对广州50条有代表性的河涌水质监测工作已经满一年了。昨日媒体盘点过去一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发现,年达标率为零的河流有30条,占总数的60%;仅有3条河涌水质出现了明显改善,大部分河涌水质无进步,甚至有些河涌出现水质越来越差的情况。

  对于河涌水质监测数据,媒体和公众无疑是非常关心的,这体现在每次数据出来之后的盘点和讨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政府部门对每次数据的解读——几乎每一次,他们都可以找到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譬如白云区就表示,跃进河水质差,是“尚未实施截污所致”,而如果要截污的话,需要由市污水公司主导执行。越秀区也表示,沙河涌涉及三个区,只能由市级层面来处理,其他一律不予回应。

  每到问责的时候,板子不知往哪儿打,这种情况在广州的河涌整治中看来已是常态——一条河不干净,中游怪上游,下游怪中游,谁都有责任,却谁都不担责。也就是说,河涌水质数据公布后,对相关的区根本起不到任何施加压力或鞭策的作用,那么公布这些监测数据意义何在?

  像萝岗区环保局还埋怨说“鹤支坦涌跨越黄埔和萝岗两区,其中上游、大部分河段和污染源均位于黄埔,萝岗区曾反复治理仍难以改善水质”,对此我只想说:亲,黄埔萝岗今年2月已合并为新的黄埔区,您在政府部门工作难道不知道吗?

  如果说各区都认为,对于跨区河涌的整治,需要在市级层面或几个区之间统筹处理,那么敢问在过去这一年里,市、区各相关部门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吗?有哪个区主动牵头来协调此事吗?各区都拿着治水的钱往河涌里砸,却又都知道,一条跨区河涌水质的改善,并不依赖于各区的独善其身。既如此,治水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哪里?

  其实,对于广州治水,公众并不奢望水质一夜之间全部达标,公众所期望的,是河涌水质能够出现稳步改善的可能。但在过去这一年里,50条河涌里,只有荔湾花地河、南沙金洲涌、花都天马河这三条河流出现了水质持续向好的局面,诸如车陂涌、荔湾涌的水质数据则处于“过山车”状态,还有部分像番禺屏山河那样,水质竟由去年的Ⅳ类恶化到如今的劣Ⅴ类。

  那么这些反差背后,到底反映了哪些问题?公众期望河涌水质稳步改善,而非“过山车”般起伏或进一步恶化,这种期望究竟能不能实现?说到底,该由谁来为一条河的清澈负责,能不能把责任落实下来?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