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首张广州赏花地图和市民见面 要地图还要"赏花地标"

2014年05月14日 09:33   来源:广州日报   连海平

  历经两个月、经各界共同描绘,首张权威的广州赏花地图近日和市民见面。由市林业和园林局向市民公布的地图,精选了广州四季可观赏的19个种类花卉、54个赏花景点,让人一目了然。

  花城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也许是身在花中不知花,真要寻一处集中赏花的地方还真不好找,更别说“鲜花经济”。近年来,武汉大打“樱花”牌,将“老广”也吸引过去,对广州人刺激不小,再不努力就愧对“花城”美名。本报也一直关注这一问题,3月8日本版评论《有花开,冇花睇》就曾深入探讨过。“赏花地图”的出现,既具导航与索引功能,更有象征意义。54个赏花景点的公布,市民、游客可以按图索骥,什么地点、什么季节看什么花,路要怎么走等等,省却东寻西找的功夫。同时,一些平常不为市民熟知的非著名赏花点也可以搭上“赏花地图”便车,有望走出深闺,譬如活在越秀公园阴影下的兰圃。

  “赏花地图”的发布,昭示以鲜花为主题的旅游经济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赏花经济是美丽经济、芬芳经济,是真正的绿色经济,且广州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巨大潜力,应该更加重视。相形之下,武汉步子迈得要大一些,该市自2012年明确投入3亿元打造“新花城”以来,制定了《武汉市赏花游发展规划(2012―2020)》,把中心城区与新城区的赏花景点、乡村游景点,按季节、花期组合起来,重点打造出首批赏花游精品路线。对此,广州要有紧迫感。

  广州需要“赏花地图”,更要“赏花地标”——赏花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这点上广州还有所欠缺。要实现赏花游从一花游到百花游、一景游到全城游、一季游到全年游的转变,就要花点心思与力气,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而不仅仅是将现成的资源标示出来。首先是规模效应,就目前的赏花点,多半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缺乏集中成片的规模效应。是否可以考虑在一些地点连片种植某种鲜花,或将花木养植与旅游结合起来,达到一定规模?其次是连续效应,春夏是广州鲜花开放的主季节,秋冬则要稀罕一些。让秋冬也有花赏,人无我有,人有我多,这样的赏花经济才有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