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非真情让挑拨者没辙

2014年05月06日 07:4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裴广江

  5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非盟总部发表演讲。4日,李克强开启非洲之行,将访问埃塞俄比亚和非盟总部、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访非。而就在去年,习近平主席履新后首次出访中,非洲为重要一站。习近平、李克强接连访非,正在谱写中非友谊新篇章,打造中非合作的升级版。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非50周年。50年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与非洲始终不离不弃,书写了一段段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友好交往的佳话。50年来,中非友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历史检验,化解别有用心的猜忌甚至挑拨,关键在于它已内化于双方人民心中。

  中非真情,从一个个小故事中可见一斑。2011年,东非遭受60年不遇旱灾,每天有近2000名索马里难民逃至肯尼亚东部的达达布难民营。7月底,我到达达布难民营采访。虽然索马里1991年起一直处于战乱状态,中国使馆、医疗队和专家20年前已撤离该国,但得知我来自中国,无论是长者还是青年,都主动提起中国政府援助索马里、中国医疗队在那里治病救人的事情。在一家难民的帐篷中采访时,我还因此获得了“特殊的礼遇”。聊天中,女主人姆斯利玛不声不响沏了杯奶茶端上来,她的几个孩子眼巴巴望着。我知道他们已经很久没吃饱饭,推辞不喝,但女主人坚持让我喝下去。那一刻的温暖,让我感受到了真挚友谊的伟大。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为非洲国家提供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样的真情足以穿越时空。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增长迅速。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贸易额如今已达到2100多亿美元。但总有一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对中非合作说三道四,甚至毫不掩饰地提醒非洲国家警惕“新殖民主义”。殊不知,非洲人民对这些言论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明白跟谁合作能够真正受益。2012年我在纳米比亚采访时,当地年近50岁的司机詹姆斯说:“我小的时候,母亲给我做双新鞋,我舍不得穿,上学时就光脚提着鞋子;现在,我的孩子们都去中国商城买鞋子,既便宜又耐穿,他们比我幸福多了。”因此,无论其他人如何蛊惑,纳米比亚总统波汉巴坚持说:我们欢迎中国人来做生意。

  非洲以前被人称为“失望的大陆”,但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希望的大陆”与“发展的热土”。与非洲人民一起播撒下希望种子的,不乏中国人和中国企业。截至去年底,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超过2500家。正是在中国投资的带动下,非洲的车间和工地多起来了,人们的脚步快起来了,更多人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2009年底,重庆力帆在埃塞俄比亚建立组装厂,这是最早在埃塞设立的汽车组装厂之一。不到40岁的当地人塞雷科布汉是组装厂经理,他说:家人和朋友们对汽车组装都很好奇,有时到工厂参观,觉得这简直是个奇迹。他期待在中国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10年内拥有自己的汽车品牌。

  非洲谚语说:“河有源泉水才深。”中非关系之所以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关键在于双方人民心灵源泉深处有深厚的真情。这种真情让中非关系充满不竭动力,让中非命运共同体无比紧密,让一切闲言碎语无立足之地。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练就洞悉真情的“火眼金睛”    2016年04月25日
  • ·“夜不能寐”真情为民心系群众    2013年07月1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