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珠三角"企业发生纠纷 劳资关系并非零和博弈

2014年05月06日 07:2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我国的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退,当市场需求疲软、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时,处理好劳资关系尤显重要。实践证明,劳资关系可以走出“零和博弈”的怪圈,变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和谐双赢关系

  近来,“珠三角”多家家电企业发生了与员工之间的纠纷。尽管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无论是个别“90后”员工借着酒劲发泄不满,还是工资缩水导致工人消极怠工,都可谓劳动密集型产业劳资关系趋紧的一个缩影。

  劳动力总量大、成本低曾是中国制造业竞逐全球市场的优势所在,如今,这一优势正随人口红利的消退而渐趋黯淡。当市场需求疲软、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时,一些企业就把成本控制之手伸向了工人的钱包,试图通过削减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来转移企业的经营压力。

  这一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企业要想赢得利润,就得压低成本,而最易下手的即削减劳动力成本,实现途径不外乎压低员工待遇;员工要想提高待遇,势必推高企业用工成本,进而影响企业获取利润。按照这种逻辑,一方的收益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劳资关系演变成了一场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

  同样的难题,也曾摆在民营经济发达、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的浙江省面前。通过深入调研,浙江发现:劳资纠纷的主要诱因涉及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企业改制、劳动合同等方面。为了促进劳资和谐,浙江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包括工资支付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制度、劳资双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考核等。与此同时,探索建立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援助体系,编织形成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网。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愿意在浙江扎根,浙江民营企业的“块头”也不断长大,一个劳资利益共同体正在形成。

  浙江的探索启迪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劳资关系可以走出“零和博弈”的怪圈,变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和谐双赢关系,犹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就资方而言,应不断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把经营目标的实现与员工福祉的增加有机结合起来,让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壮大的成果。一方面,要坚持推进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溢价能力,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新生代产业工人既注重工资待遇也注重自身技能提高和权利实现这一思想特征,认真审视并尽量满足他们对于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权等各方面的诉求。

  就劳方而言,应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真切认识“企业发展好,个人才更好”的道理,深刻理解企业与个人发展相生相长的关系。那样,当企业因一时陷入困境而暂时影响到部分个人利益之际,就能自觉地以建设性言行做出回应。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进一步依法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要通过加强就业服务、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健全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让亿万劳动者工作更舒心、生活有保障,这“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摆脱“零和博弈”思维,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员工福祉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何乐而不为!(经济日报记者 张双)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