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阶梯水价调整听证方案昨天发布。两套方案均设置了三个阶梯,基本水价上调0.95元或1元。据此测算,85%-90%的居民每月增支10多元。听证会将在4月17日举行,25名听证代表已确定。
方案确定了,听证代表也确定了,接下来终于轮到大伙的口水上场了。在新浪网开通的投票页面里,大家不假思索地选了“第三套方案”:均不赞同。当然,这套由网站杜撰、目前看来得票率最高的方案必定不在听证会的议程之内,不点白不点,点了也是白点。有些人其实方案是什么都没看,直接点了个不赞同。这当然也是不对的,首先是不策略,虽然差别小,但至少在阶梯设定上还是有区别的,你不参与其实就是让别人来决定你的权利。其次是不理性,以为投几个不赞同票,会对最终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是小看了听证会的威力。
我理解,大家这是想用另一种方式来标榜自己的存在感。这种情绪化的表达,其实跟方案本身合不合理无关。北京贫瘠的水资源支撑不了这么多人口,这么奢侈的浪费,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清楚。5元算不算高,涨一元算不算多,如果想想这些水有的要不远万里从长江流域调来,多数人也是能理解的。
这种表达其实是对“只听不取”的听证模式的不满。说是两套方案,其实跟一套也没什么区别。一套起价4.95元,另一套起价5元,两者只差了5分钱,特别是当水价已经涨到5元这个级别时,5分钱显得非常蹊跷。这到底是基于精确的测算?还是为差异而差异,用这点钱来表明两个方案不同?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对居民来说,这实在没多大差别,弄个小数点,居民给钱麻烦,自来水公司找钱更麻烦,这5分钱,要是不给自来水公司不高兴,不找居民又不痛快,与其让大家每月为找钱而苦恼,还不如四舍五入,大家方便。
原价3元的非标成2.98元,让你在3和2的心理价位权衡上欲罢不能。有关部门对消费者的心态摸得非常透彻,小心翼翼地揣摩着分寸,在民意和利益之间巧妙地踩着钢丝绳。5分钱把这样一个生怕漏过一滴汤水的形象生动地摆在公众面前。用5分钱来标明差异,有关部门觉得自己办事认真,在民众看来,只是玩了个花样,为差异而差异是在变相剥夺大家的选择权。
这些年我们见识了太多情节雷同,用意相似,涨价的理由各有不同的听证会,而且几乎每一场都有一个民众心目中的“第三套方案”,只是从来没有被启用过。这些逢听必涨,骂归骂涨归涨的听证会,因为痕迹实在太明显,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可很多地方似乎仍然乐此不彼。好用啊,关键是管用,达到目的的同时,还能博一个听取民意的美名,对既得利益者来说,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制度吗?
5分钱不多,可用来丈量对民意的态度,5分钱也足够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事实证明,在这种框架下,任何本意善良的制度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它的反面。“第三套方案”宁可被拍死在海滩上,也要努力绽放,其实也是对时下的听证制度的不满。当听证也成为一种操盘工具时,其实也在一步步地侵蚀自己的合法性。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