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尽快改变我国目前的红树林湿地保护模式,将整个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保护对象,采取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模式;将林区居民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纳入保护区的管理目标;增加海洋科学的保护措施和引进具有海洋知识的保护人员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将在近期召开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听证会。该项目拟填海造地约39.7公顷,不少市民担忧:该工程建设填海造地将对周边海域功能区使用、海域生态环境、渔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深圳建市以来由于一波一波的填海造地,254公里的海岸线只剩40多公里,深圳湾的红树林面积20年间减少了一半。
独特的海洋岸线生态系统
红树林是生长在南北纬25°之间的热带、亚热带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树林,是陆地过渡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随潮水涨落而出没,故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之称。随潮涨而隐、潮退而现,是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在我国分布在闵、粤、桂、琼等省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其踪迹一直可以延伸到北纬28°的浙南沿海。
红树林其实并不红,而是终年碧绿,只是因为树皮富含单宁,呈红褐色,被称之为红树林。红树林也不只有一种树,红树林的成分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包括好多树种;在红树林边缘还有一些草本和小灌木;在靠近红树林群落的边缘还有一些伴生的所谓半红树林的成分。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与珊瑚礁、上升流、海滨沼泽湿地并称为世界四大最富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在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树林促进土壤的形成,抵抗潮汐的冲击,对固堤护岸、抗风浪有很好的作用,根系发达的红树林固滩护堤的能力很强,对风浪具有强大的消能衰减作用,是抵挡海啸的天然屏障,据测定沿海滩涂红树林防护林带宽度100米,高度4-6米,郁闭度达40%,消浪效果可达80%以上。
封闭式管理影响保护成效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由于人们对红树林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大量的红树林资源遭到破坏。红树林曾覆盖热带和亚热带国家三分之二的岸线,但至今只有一半留存下来。印尼爪哇岛70%、苏拉威西岛49%和苏门答腊岛36%的红树林已消失。全球红树林面积在以每年2%-8%的速度急剧衰减。
1950年代初我国曾有红树林面积48266公顷,2002年全国红树林资源调查数据显示现存面积下降为22024公顷。仅1980年以来被占红树林面积就达12923公顷。而且由于多种原因,现存红树林质量大大下降,68.8%红树林树高在2米以下,呈现灌木或亚乔木形态,群落结构趋向简单。
港口、城市建设与围垦养殖,是造成红树林减少的主要原因。厦门西海域在上世纪80年代有成片红树林,随着这几年围海造地的不断扩大而趋于消失。自1988年以来,深圳城市建设就先后有8项工程占用福田红树林鸟类保护区红线范围内土地面积,共毁掉红树林35公顷,占原红树林面积的31.6%。广西北部湾沿海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由于沿海一些渔民毁林建虾塘,红树林面积先后减少了10%。大量红树林被破坏,引起了政府的极大关注。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先后建立7个省级以上的红树林保护区,保护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但长期以来,各红树林保护区只对有林地采取封闭式管理,而忽视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极大地影响了红树林保护的成效。应尽快改变我国目前的红树林湿地保护模式,将整个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保护对象,采取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模式;将林区居民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纳入保护区的管理目标;增加海洋科学的保护措施和引进具有海洋知识的保护人员。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建立可持续发展政策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追求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我们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正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
就占用岸线填海造田这件事,深圳新闻网进行了“深圳能继续靠海吃海吗”网上民意调查,截至3月23日16时的数据显示,91%以上的人选择“敬畏自然”,只有不到5%认为“人定胜天”;对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荷兰人不得不开始退田还海,在土地上重造湿地滩涂。你会担心深圳也将走上这样的老路吗”这个问题,7%的人选择“不担心,深圳现在发展得挺好的”,57%选择“挺担心的,在生态方面,现在深圳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还有36%的人选择“不是应该担心,而是应该现在就行动起来,开始退田还海,在土地上重造湿地滩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利用好改善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倒逼机制,实行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探索出一条既顾及当代人的城市发展需求,又能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岸线和红树林的发展新路来。
(作者为上海市十一届政协常委、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