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微博上发生了一场说小也不小的“唇枪舌剑”。当事双方分别是崔永元和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人民微评”说,代表委员沉默,就是人民失语。在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这是荣誉,更是责任。如果只知道热烈鼓掌、点头称是,人民民主如何体现?质询政府,请动真格;会场讨论,何惧观点交锋?代表委员当铭记:你沉默,就是人民失语;你认真,民主才能运转起来!而“@崔永元”回复称:说得很中听。我们敢发言你敢发布吗?“@人民日报”回应:呦,先把这条发布。
说这件事情很小,是因为这是在微博上一次小交锋,淹没在很多国计民生的大事件里。说这件事情不小,恰恰说中了许多人的心声,也关乎两会的成效。小崔一直都是两会上有名的快嘴,他的意见也代表了许多代表委员的意见。让委员愿讲话、敢讲话、讲实话的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从历史上看,代表委员的提案发言“差评”的少,“点赞”的多,沉默的也不少。即便有质询有交锋,往往也被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关起门来解决的居多。至于小崔质问的代表敢发言而媒体不敢发布,也确实存在。之所以出现这一失衡的情况,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怕:怕丢面子、怕穿小鞋、怕伤和气、怕丢选票。为了仕途平稳,为了表面和谐,为了生活平静,即使是知也不言,要言也只是不痛不痒的皮毛而已。
“尖锐批评”缺失说到底是会风问题。因此,今年政协工作报告中,俞正声特别强调,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
这既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也是对转变会风的新要求。如今,虽然言路已经广开,但是上文所说的“四怕”也成为“尖锐批评”的障碍。与历史教训相比,当下的所谓“四怕”,更多的是一种经济发展以后,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慵懒涣散的表现。
当然,“尖锐批评”其实是个高要求,在此之前,首先要提醒个别代表委员,多多矫正自己的“失语症”。个别代表把两会变成了签名会,个别委员则坚持所谓的“不添乱”,对这些“哑巴代表委员”老百姓一直多有微词。如人民日报所言,你沉默,就是人民失语!有“尖锐批评”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能雷鸣并且不雷人才是参政议政能力的展现。不代表人民发出“尖锐批评”,其实更关乎群众路线,不是不情愿就是不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2月6日的迎春讲话中特别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有了这一讲话作为底气,今年的两会,应能看到有“尖锐批评”的发言和提案。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