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室友不杀”不只是调侃和笑话

2014年02月17日 09:49   来源:中国网   王传涛

  1月14日,广西某艺术院校两名同一宿舍的女生突然出现中毒现象,经送医院检查,是亚硝酸盐中毒。两女生的室友曹某落网后称,她因受不了嘲讽欲服毒自杀,在倒水过程中不慎将亚硝酸盐掉入饮水机里。曹某喝了一口含亚硝酸盐的水后放弃轻生,而两名室友因饮水而中毒。2月14日,记者从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检察院获悉,曹某因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已被批准逮捕。(2月16日《南国早报》)

  情节雷同,但并非抄袭。发生在广西的这起室友投毒案,让许多网友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事实也确实如此,近一两年时间,我们能够看到的大学室友投毒案已经不下三起——北京、上海,都发生过类似的投毒事件。因为事关我国3000万在校大学生的宿舍生活与人身安全,这类事件往往受到广泛关注。

  室友投毒,案件本身并不复杂(除了“朱令案”)。相关嫌疑人受到法律惩处,也不在话下。但是,在这样关乎命运、关乎友情的社会命题面前,似乎司法惩处只是一个底线,而不会有纾解问题的作用,要知道,法律惩处所起的震慑作用,放到无法释怀的仇恨之中,有时候也是苍白无力的。对3000万大学生而言,如何与自己室友以及同班同学和睦相处,已经变成了一个必须要面对的社会话题。

  在网上,有大学毕业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感谢大学室友不杀之恩。而类似帖子,也在网上获赞无数。网帖是这样写的:“清华投毒,复旦下毒,南航刺杀,噩耗频传,还记得马加爵,忘不掉胡文海,我们活着的人,是否应该给大学同窗打个电话,尤其是同宿舍的,热泪盈眶的说一声感谢:大哥,感谢当年你不杀之恩!”此网帖虽然语言尽是调侃,也越看越像是个笑话,但却隐喻出了大学生活的黑色一面。那么,大学生们该如何让自己和自己的室友更加安全?

  大学同学和宿舍室友关系相处的问题,应该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尤其在大学生活越来越丰富、大学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的当下。大学生活,其实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如果说社会中处处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处处都有理不清的利益纠葛,则大学同样是一个容易激化矛盾、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小社会和名利场。

  大学里,一些中学里被遮盖住的人际关系矛盾凸显了出来。一方面贫富差距已经不再隐藏,没有了统一校服和严厉的中学校规,大学里很多的所谓个性张扬,很可能在无意和有意之中,伤害一批同学。没有人能够抛开面子和尊严,因为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之中。比如,仍然没有结果的“朱令案”之所以发生,似乎都还要怪长相出众、才能卓越、成绩优秀的朱令,要知道,是这些优点让同学产生了嫉妒,而嫉妒有时候拥有无敌的负能量。

  另一方面,大学行政化日益严重,行政体制下的固有评价标准让四年的大学生活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名利场”,能不能拿到奖学金、能否申请得到助学金、能不能入党、是不是学生干部、能不能成为“三好学生”,甚至包括大四年级需要考虑的能不能留校、能不能保研、能不能推荐就业等问题,都是关乎学生们的切身利益。一旦利益无论兑现,健康的学生就会在不平衡的情况下产生心理上的扭曲。

  投毒者,杀人者,都容易被定性为精神病人。但是,如果放不下大学生活里的那些所谓名利,无法笑对室友的冷嘲热讽,每一位大学生何尝又不是精神病人。拿广西这起投毒案来说,投毒者不过是因为受不了室友的讥讽而想投了毒,虽然嫌疑人一直声称只是想自杀,但因为放到了公共的饮用水中,也才产生了现在的悲剧。我也想到了马加爵,马加爵杀人是经过策划的,起因不过是助学金的申请问题,而导火索不过是打牌时室友的那几句带刺的恶语。

  “感谢室友不杀”,不应只是调侃和笑话。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学会尊重宿舍室友,必要的面子和尊严一定要给,情面问题往往是大问题。作为学校方面,则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更加公允的评价标准,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一个方面的肯定,让每一位学生拥有存在感和尊严感,而不应该在大学行政化、教育产业化的路上只顾扩招和修建大楼。多方努力,此类校园悲剧才可能减少。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