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漂”答问:获赞的是自强不息精神

2014年02月07日 06:56   来源:红网   陆湘敏

  最近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大都愿意来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在家踏实过日子难道不好吗?一位叫“王远成”网友的回答瞬间博得了成百上千个赞同。(2月5日人民网)

  的确,在这篇洋洋洒洒的“沪漂答问”里,“王远成”结合自己在上海打拼的故事与心得,用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充分回答了“背井离乡,为何仍要打拼北上广”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他的独到见解发人深思。尤其难得的是,他在对众多知友的后续回复中表示,“上海的那段经历让我不害怕在任何一个城市遇见困难站住脚。”拳拳之情,感人至深。

  不过,坦率地说,“王远成”给出的年轻人大都愿意逃离家乡、来到北上广深的原因,是没有多少新意的。家乡没有合适的工作;家乡普遍淡视“能力”,让人际关系和家族势力主宰一切;仕途完全靠巴结和拍马屁;所有人判断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当不当得上公务员……如此这般的抱怨,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而“王远成”拿家乡与上海所作的对比,也不过是一次“重复”而已。家乡公车基本不准时,服务人员没有服务意识……而上海不问你的出生、学历,不会鄙视你的家庭条件,只看你是否努力,这个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很认真地生活。这样的差距,不少“前人”也早就归纳过。

  真正让网友点赞,甚至让那些即便怀疑答问者“不解亲情”、“虚荣自私价值扭曲”的人都有所触动的是“王远成”在答问中隐喻的自强不息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人面对陌生环境里的重重困难,唯有自强不息,才能超越自己,实现理想。“王远成”正是凭借自强不息的的信念,才实现了从“一个三流野鸡民办大学差点没混上毕业证的大专生”,到“拥有一个近十人小团队的项目经理”的跨越。在他的“沪漂”轨迹中,裹着某种残忍劲头的自虐式励志、开放式的合作态度、知不足必欲迎头赶上的学习精神,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自嘲、自醒、自持的理性者形象,与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者风貌。此种“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先人一着,才是大家的兴奋点、共鸣点。

  无疑,“王远成”们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理想,与为了实现理想不怕吃苦、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的自强不息精神,不仅在北上广深,在中国的各个角落,不仅对“北漂”、对“东漂”、“南漂”,对所有国人,都是可贵的财富。

  不必讳言,迁徙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带来很多的矛盾、困惑与难题。但是要看到,规模化的背井离乡外出打拼也擦亮了一个传统价值,那就是自强不息精神。这种精神人们可以在“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历史画卷中找到注解,同时也可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感悟到它与时俱进的当代特性。

  “王远成”在“沪漂感言”开头时提到,“听说有些城市的年轻人基本都走光了,是不是这个社会体制的原因使大家的价值观都扭曲了,才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笔者相信,他虽没在结尾时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他以自己的沪漂“辛酸史”,来介入“大城市奋斗的孩子和那些小城市养尊处优的孩子,到底是谁才是价值扭曲的”这一纷争,他的倾向已何其鲜明。

  他说,“我更知道我有一天会回上海的,哪怕会变成房奴按揭。我不在乎自己是否有房,因为我有理想。留在上海,让我的后代有更好的生活,已经是我此生最大的理想。”

  “那些放弃了家乡富足生活去一线城市打拼的,都是有理想有希望的孩子,他们才是这个国家各个领域改变的希望。”——这是一种呐喊、一种反思、一种决绝,更是一种力量!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