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自强不息者的做人尊严

2013年08月16日 09:53   来源:合肥晚报     本报首席评论员 张小石

何姗姗 图

  崔国忠把记者偷偷拉到一边,说出了自己这些天一直存在的想法——“儿子治病东拼西凑还欠了20多万,我希望能有好心的单位给我提供一份工作,预支几年的工资,给儿子看病,我愿意用自己的劳动偿还。” (详见今日本土8版)

  两句老话说得好:救急不救穷;君子以自强不息。对于做父亲的崔国忠来说,救急确实需要热心的邻居,但对于救穷,他的自尊不允许自己动摇,而想通过一份工作,来给儿子治病、还债。这就是一位自强不息者积极的人生观。

  对于一位能够自强不息的父亲,我们各种形式的帮助,将义无反顾。历年的新闻报道中,有关帮助困难家庭的感人故事很多,它们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千篇一律,但是,笔者发现:这类故事因其内含的人性光辉,而令人永不觉陈旧俗套。它仍然是新鲜的。一如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给世界带来的勃勃生机。

  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使我们的社会运行得以顺畅,生活道路变得宽阔。古人很在乎交朋结友,并给它赋予比较狭隘实用意义: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是基于当时信息不畅的社会状态,所作出的“体力”上的选择。今天的我们,与崔国忠及其家庭并不熟悉,更非“朋友”。但是,便捷的信息传播,已经将崔国忠及其家庭,推到我们眼前。如果我们的心灵足够宽阔,那么,对他的帮助,就不会是基于“朋友”的情谊,而是出自对同胞遇到困难的感同身受。

  本报以前在对汶川、玉树、芦山灾区的报道工作中,尽力承担过民众援助的送达工作。我们看到,民众在陌生同胞跌落困境的时候,所表达的拳拳爱心,突破了所有的框框,因而显得十分简单,那就是四个字:我要帮你。这与“人情”没有什么关系,而应全部理解为“人性”。人情无法覆盖人性,但人性却可以视为最高境界的人情。它因为宽广与通达,而给身边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希望。

  这是和平与安定,这是整个社会的幸福所在。当我们生活在幸福中时,往往看待一切都是个“好”。只因为我们的心灵有寄托,有归宿。即便我们自身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但当我们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亦将从那朵诞生于美丽人性的“玫瑰”中,最先闻到清香。

  美丽人性之伟大即在于此,它不仅关乎世界,也直接关乎我们自身的一切。它在塑造我们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影响了全世界。它是我们与世界建立广泛联系的最温和的力量,所向披靡。“朋友”的概念在此是比较低级的,因为源自人性的恻隐之心,使我们看到,所有的同胞都是“朋友”,比如汶川、玉树、芦山……

  所以,且让我们把崔国忠一家也视为“朋友”吧!我们需要这样自强不息的朋友。他做人的尊严,必须得到我们的支持和保护,一如我们将来遇到困难,也需要所谓“陌生同胞”伸手拉一把。我们不必苛求一个“特定的人”,来给他一个“朋友”的称号,然后做出决定。我们希望未来的一切决定,都能出自“人性”,而非“人情”。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