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人”:天才少弱者多

2014年01月29日 09:04   来源:中国网   张田勘

  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中现身的“中国雨人”周玮完成了三道十分复杂的计算题,有乘方计算,有16位数字的14次开根号,还有次幂和开方的乘法。其中,16位数字开14次方周玮仅用了1分钟便完成。为此,周玮获得了150分满分,也被称为“中国雨人”。

  “雨人”的得名来自一部描写自闭症患者的美国电影《雨人》。剧中主人公雷曼咬字不清,总是把自己叫成“瑞曼”,即英文“rain man”(雨人)。对于“中国雨人”,很快就有人出来质疑,认为是造假,而且这个节目是“找了一帮骗子在那里装有超能力”。对此,电视台回应“欢迎来挑战”,同时一些网友也提出了反驳,认为“未经审判不能给人定罪”,也即在未发现造假之前不能否认“雨人”的天才行为或高智商。

  其实,“雨人”就是大脑有某种疾病的人,主要体现为自闭症。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他们可能有特殊的才能,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生活的弱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因此,从本质上看,“雨人”的集天才与弱者于一身的现象除了是矛盾的外,在很大程度上,天才与弱者并不对称,而是弱者的成分居多,天才成分较少。而且,从数量上看,自闭症患者中出现周玮这样的天才也是极少数。

  因此,能通过电视节目和争议对“雨人”这一群体予以关注并防治这类疾病,才是意义所在。现在,自闭症发病率呈急剧上升,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自闭症患者已达6700万,中国的自闭症患儿也已超过100万,而且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未被诊断发现和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可能更多。

  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社会并不了解自身怎么会有这种矛盾集于一身的疾病。直到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康纳诊断了第一个名叫唐纳德的自闭症患者,由此自闭症才进入人们的视野。

  后来,经过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研究也逐步发现,自闭症分为典型的自闭症和一般意义上的自闭系列症,即泛自闭症。典型的自闭症是指在人际关系、语言交流及行为兴趣方面的全面障碍,是自闭症系列中最严重的一种。泛自闭症除了包括典型意义上的自闭症外,还包括非典型意义上类似自闭症的疾病。这些患者在行为和智力等某些方面存在障碍,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较为正常。因此,泛自闭症也即较为轻度的自闭症。

  泛自闭症种类较多,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雷特综合征等。其中,阿斯伯格综合征也称为高功能型自闭症。患有这一疾病的孩子具有记忆力和数字方面的特殊才能。但是,并非所有的高功能型自闭症患儿都有特殊才能,而且,在自闭症孩子中,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也只是少数。所以,像周玮这样的“雨人”只是自闭症患者中的少数。

  人们在面对“雨人”的时候很容易为他们中极少数人的特殊才能所惊叹,并着力于挖掘他们的天才表现,却可能在另一方面忘记了这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是需要一个家庭或监护人倾尽终生的人力和财力来守护的人群。

  直到今天,人们并不清楚为何会有“雨人”,只是逐渐了解到,产生“雨人”的原因在很大部分上是遗传因素,但是,父母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后天的环境也对“雨人”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研究人员最新的研究发现,“雨人”的产生与基因突变有关,而且与突变基因的数量关系不大,但与突变基因的位置关系较大。同时,“雨人”的产生也有生活方式的原因,主要是母亲和父亲的生活方式,包括在孕育孩子之前和之时的生活方式。最近,美国《儿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如果女性在怀孕时期肥胖,她们生出“雨人”的风险要比孕期体重正常的妇女高出67%,同时,她们的孩子还面临着双倍发育迟缓的风险。

  对待“雨人”这一越来越大的群体,预防是最重要的。人们固然可以欣赏和惊奇“雨人”的天才行为,而且,“雨人”的出现也为探索生命现象和天才创造了条件,但是,社会更应关注的是如何预防“雨人”的出现,更不必广泛而过度地消费“雨人”的天才行为,这种情况在一些明星的加入之后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实在令人担心。

  尽管有少数“雨人”是天才,但却是一种病态的天才,或者更多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天才。在生活中,没有哪一个家庭,哪一对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雨人”,尽管他/她很有可能是一名天才或奇才。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