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扔垃圾者畜生”:公交雷人标语后的文化错位

2014年01月24日 15:29   来源:东方网   刘义杰

  21日,有网友发布微博称,贵州六盘水20路公交车上贴出了“乱扔垃圾者畜生”、“车上乱丢垃圾者猪狗是也”等雷人提示语。记者走访得知,确有少数驾驶员为改善垃圾成堆的现象,无奈出此“奇招”。(1月23日《贵阳晚报》)

  看着公交车垃圾成堆,有两个垃圾桶乘客却不向其中扔,的确令人气愤。毕竟公交车作为公众场合,个人卫生是应该注意的。

  丢垃圾遵从破窗效应,当一个人扔,他人就会效仿,当人们看到车上到处是垃圾,那么,扔起来更是毫无顾忌。口头提醒及文明提示语不管用,公交司机没有三头六臂,不能乘客扔下,他就过去捡起来。于是乎,就想起了用“乱扔垃圾者畜生”等标语来警示,没想到效果却很明显。

  效果明显,就可以这样贴标语吗?肯定不行,毕竟有违文明,也不是服务者的应有姿态。但效果明显,真又说明这些乘客不可理喻,只有粗暴的语言才有效果吗?也不是。这让笔者想到了自己常坐的一个公交车,每到下午下边经过大观园站,就会有一群五六十岁的妇女挤上来。她们大声喧哗着,不停地相互呼喊着哪里有座,的确很令人讨厌。更有甚者,她们是不是会从后门上,不打卡。如果说,乘坐公交喧哗可以忍受,但不打卡属于逃票的确过分了,但笔者后来发现,她们初衷不是为了逃票,而是为了抢座,而她们不打卡的理由却是,自己是月票打不打并不要紧。

  这让我想到了费孝通《乡土中国》,费孝通认为城里人和乡村人没有本质差别,素质难论高低,不过是文化上的差异。例如公交车的乘客之所以乱扔东西,恐怕源自他们的生活习惯,农村人在自己家里不讲究,吃东西往往是先扔到地上,最后才打扫,到了公交车上,他往往也是这样认为。再比如,关于他们喜欢在车上喧哗的事情,恐怕源自农村敞亮的空间养成的大嗓门,换句话说,咱们觉得她说话声音大,她们却并不知道,觉得不如此说话恐怕别人还听不到呢。

  面对文化和生活习惯上存在差异的农村人该怎么办?简单粗暴的语言解决不了问题,他们还是不理解,而平时的文明广播和标语也难有办法,这些程序化的东西,又有几个人听呢?大多数他们恐怕是充耳不闻的。由此来说,怎么针对文化的差异来采取到位的服务显得很必要,这就需要公交部门能潜下心来花大力气来解决,比如多在公交上做一些宣传,用一些这些人喜欢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来告诉他们才是,单单是取缔了这些粗暴标语并不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